】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生物處理技術出手 垃圾成資源
http://www.CRNTT.com   2022-02-09 17:53:52


 
  江蘇連雲港市推出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利用有機廢物或厭氧發酵後的副產物沼渣養殖蠅蛆等昆蟲,從而獲得蛋白和肥料。即通過自動化上料設備,將裝有蠅蛆卵的養殖盒送入育雛單元房進行養殖。經3—4天的養殖孵化後,分盒加料後送到快速生長單元房養殖,養殖約4天後再通過篩分設備將成蟲和蟲糞分離。分離後的成蟲是各類飼料蛋白的理想原料,可供應給禽類養殖場、水產、寵物等行業;蟲糞是有機肥,可用於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中。

  杜歡政說,諸多生物處理固體廢物技術以及創新,目前已經在瓊海市生物天然氣項目、廣州東部生物質能利用項目、寧波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連雲港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等獲得綜合應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物處理固體廢物技術還在不斷突破中,應用範圍也日益擴大。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微生物礦化技術在固體廢物強度提升和重金屬穩定方面效果顯著。與傳統水泥基固化穩定化相比,微生物反應材料擾動性小,生物黏結產物與基質顆粒間力學相容性良好,特定條件下微生物法產生的材料,黏結強度遠高於水泥,並可保持基質的透水性、具有更高的環境穩定性。通過微生物礦化技術,有利於將固廢材料作為土工材料而實現資源化利用,而且固化過程不排放二氧化碳。

  實現技術產業化需形成耦合協同效應

  隨著我國主要城市逐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有機垃圾數量持續增加,我國也新建了大量生物處理固體廢物的項目。但杜歡政表示,生物處理技術仍存在諸多挑戰,比如好氧堆肥法占地面積大,鄰避效應強,在中大型城市難以推廣。厭氧發酵法經濟性差、產氣率低,生物質天然氣的能源轉換效率低,能直接將天然氣並網的項目較少,大部分是轉換為電能,存在較高的能量損失;副產物利用率低,大部分項目產生的沼渣、沼液不能資源化利用,還需投入較高水處理與焚燒處理成本;預處理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內垃圾分類尚處於起步階段,收運的有機垃圾中會含有大量雜質,對厭氧發酵影響較大。

  “目前,通過生物處理技術產生的資源和能源,種類多、品質差異大且分布散,已有的收運體系和能源化利用方式都是從單一類別考慮,沒有形成耦合協同效應,導致全量收運難、持續盈利難。此外,產生的有機肥料銷路較差,大部分還只是政府園林綠化採購。”杜歡政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