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刻把握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0:19:55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南方日報評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首次將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納入規劃範圍,全面統籌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九個領域,明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推動公共服務發展,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豐富多層次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舉措,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對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規劃》聚焦扎實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主題,明確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領域,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行動遵循。

  透過《規劃》的主題變化,深刻把握“十四五”我國公共服務的發展方向。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公共服務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成為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比照過往的“十二五”“十三五”,此次《規劃》的主題,從“基本公共服務”轉向“公共服務”,從側重均等化轉向高質量發展,傳遞了鮮明的政策意圖。《規劃》依據供給權責分類,首次科學界定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範圍,詳細闡釋不同類別的任務重點、供給主體和責任、供給方式等,明確權責邊界,為各級各地統籌不同主體,更加精准有效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公共服務需求提供了清晰政策指引。

  根據《規劃》的類型分類,深刻把握“十四五”不同類型公共服務的發展思路。《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提質擴容,生活服務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明確不同類型公共服務具體目標。要堅持以促進機會均等為核心,推動實現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緊緊圍繞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務領域,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重點加強養老、托育、教育、醫療等領域普惠性規範性服務供給,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積極適應人民群眾需求增長和消費升級趨勢,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優先發展能夠與公共服務密切配合、有序銜接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推動生活服務與公共服務互嵌式、階梯式發展,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探索方向、拓展空間、積蓄能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