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問效於民,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http://www.CRNTT.com   2022-01-12 10:19:31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廣州日報社評,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部門對外發布《“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等領域,提出了主要目標和任務。到2025年,我國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儘管我國公共服務發展基礎更加堅實,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譬如,基本公共服務仍存在短板弱項,區域間、城鄉間、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仍有差距,均等化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優質資源總體短缺,擴供給促普惠仍需下更大功夫。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機制不盡完善,設施布局與人口分布匹配不夠,服務效能有待提高。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明確了以標準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首次將覆蓋面更廣、服務內容更豐富、需求層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務和能夠與公共服務密切配合、有序銜接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同步納入規範範圍,提出了系統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的支持政策。接下來,為了把《規劃》任務目標落到實處,務必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提高為民服務水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首先,要注重科學統籌。科學性是把握《規劃》要旨的關鍵詞。只有科學界定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範圍,準確釐清政府和社會、個人的權責邊界,方能穩步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只有科學設定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合理控制公共服務設施規模,加強毗鄰地區設施共建共享,方能實現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頻共振,科學有序地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用好“兩只手”。如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有力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效引導,織密兜底保障網,擴大優質供給。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市場力量,發揮多元供給優勢,逐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