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15:31:29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社評,今年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態勢,主要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就業基本穩定,民生繼續改善,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有力有效的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密不可分。

  今年,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成果進一步鞏固和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實施,我國經濟保持穩步恢復,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但由於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我國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比如,受到全球疫情反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整體放緩,加之全球宏觀經濟政策環境發生複雜變化,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對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一方面,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並不意味著放棄對短期經濟波動的調節。相反,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期波動,我們依然要果斷運用逆周期調節工具對經濟運行進行調節,確保經濟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需要兼顧應對短期經濟波動和保障中長期經濟發展,既要克服造成經濟波動的短期因素影響,也要解決制約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因此,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除了用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傳統宏觀調控政策工具,還要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綜合運用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多種政策工具,形成系統集成效應。

  改革開放以來,當經濟運行出現較大波動時,我們經常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逆周期調節,避免了經濟短期波動過大,保障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但應認識到,傳統的逆周期調節也容易使經濟運行中的風險不斷累積。黨中央提出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有利於在平抑短期經濟波動的同時,更好解決影響中長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問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並做好前瞻性、全局性、整體性政策布局。因此,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是我們堅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而作出的主動選擇。

  無論採取哪種宏觀調控方式,都需要為經濟長遠發展、高質量發展留出足夠政策儲備空間和回旋餘地。為此,需要繼續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