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釋放金融開放的制度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21-08-02 08:06:30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近日,高盛高華證券獲准通過子公司從事科創板、創業板跟投業務,花旗銀行(中國)也已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是我國吸引有競爭力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的最新舉措,表明我國金融開放正穩步向前。

  近兩年,一系列舉措彰顯出我國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的決心未變,步伐鏗鏘。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並未因疫情影響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2020年,金融委公布了11條金融改革措施,涉及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擴大外資評級機構在華展業等。今年6月,寶馬集團成為首家在中國市場公開發行“熊貓債”的歐洲企業。這些舉措無不展現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進一步推動金融對外開放是我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主動選擇。這既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直面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複雜嚴峻。從外部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加之境外疫情形勢反覆,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中國不得不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從內部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金融領域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多。即便如此,我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沒有改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越是環境複雜,越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改革開放帶來了紅利,也將釋放更多紅利。回顧我國金融業開放的歷程,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外資,更在競爭中增加了我國金融產品供給,提升了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促進了我國金融相關制度規則的完善。隨著金融開放步伐越來越快,多元化的競爭環境也必將倒逼國內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經營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改變我國金融業“大而不強”的現狀。

  金融對外開放不但要“走得快”,還要“走得穩”。一方面,應堅持成熟一項推廣一項的原則,梳理好開放的順序,把握好開放的尺度。通過引入全球競爭力較強,發展前景較好,能給國內金融產業帶來更為先進的產品服務、風險控制和經營管理經驗的外資機構,使其與國內金融企業充分競合、互通有無,使我國金融業發展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另一方面,在開放過程中,要全面提升全球化視野和國際風險應對能力,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的最新趨勢,充分考慮並預見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複雜性。在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進而形成跨境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實體經濟的血脈聯通,充分發揮金融產業對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的基礎支撐作用。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我們有自信、有底氣自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擁抱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真正提高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增強金融自信,推動我國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評論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