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在台灣地區通行的民國史,可以說是兩蔣民國史,把兩蔣個人歷史擴大,當然是以蔣氏父子為中心,以“中央”為正統,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大多被視為異端。例如白崇禧在國軍中的地位,以及在北伐、抗戰各個階段的軍功,在兩蔣民國史中,大大的受到削弱及抹煞。“父親三部曲”就是企圖還原歷史真相,恢復白崇禧在國軍裡應有的地位,除去許多關於白不實的謠言及污蔑,例如徐蚌會戰白崇禧按兵不動等等。《悲歡離合四十年》第三册,封面圖為1956年2月26日,白崇禧與彰化白氏宗親合影。
白崇禧在台灣“既無兵權,亦無政權”,很不如意,畢竟平安無事。為何白崇禧能在台北善終?
白先勇:白崇禧在國軍中還有一定的地位,在台灣民間,白因為“二·二八”曾到台灣宣撫,拯救了不少台籍人士的性命,老百姓感恩,在台灣民間有一定的聲望。抗戰期間,白崇禧曾立大功,獲英、美、法等國政府授勛,在西方國家亦有一定聲望,當時美國“大使”藍欽(Karl L. Rankin)與白有私交,常有往來。白崇禧為伊斯蘭教協會理事長二十多年,是中國的伊斯蘭教領袖,在世界伊斯蘭教國家間,享有盛名。由於上述這些原因,蔣介石在各方考量之下,不敢貿然對白崇禧動手。父親白崇禧將軍曾親口對我說:國民黨高層人士曾透露給他聽,一旦台灣局勢有變,國民黨第一個要處理的,便是他本人。
您父親以及桂系人士在台灣的遭遇,是否是您創作《台北人》的原型?“父親三部曲”與《台北人》之間是互文嗎?
白先勇:《台北人》是以文學寫歷史的滄桑,“父親三部曲”是以歷史來寫歷史的滄桑。《台北人》中有些人物的原型也許有父親那一輩人的身影,但並不都限於桂系在台灣的遭遇。“父親三部曲”可以說是《台北人》的歷史注解。二十一歲的白先勇(右)重考回台大外文系,白崇禧(左)穿戴一身軍裝,和兒子在家中合照。
這部傳記為我們理解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提供了什麼新的角度?
白先勇:國民黨失去大陸的原因多重: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外學者專家都有論及,但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軍事,軍事戰爭節節敗退,進一步引發了其他經濟、政治等種種危機。《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這部傳記雖然側重在蔣、白二人分分合合、恩恩怨怨的複雜關係,但背後的主題,卻是突顯蔣、白二人在戰爭期間的軍事戰略思想分歧及其後果。1946年四平之役與1948年的徐蚌會戰,可謂明顯案例,證明蔣介石與白崇禧戰略思想分歧時,牽動大局,導致國軍敗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