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
http://www.CRNTT.com   2021-07-11 11:21:40


 
  台兒莊大戰爆發後,白崇禧在戰術上採取陣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緊密結合的方針,從而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這是他個人的軍事決策嗎?您怎麼看程思遠所撰傳記中的觀點?

  白先勇:程思遠所著之《白崇禧傳》,很多看法,並不準確。抗戰期間白崇禧指揮台兒莊大捷,不可能是聽從別人的指示。白崇禧本身是傑出戰略家,與日軍作戰,自有自己一套戰略看法。

  白崇禧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後來成為國民政府對日作戰的指導方針。白的觀點是受到了《論持久戰》的影響嗎?

  白先勇:抗戰時期,1938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開軍事會議,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提出抗日大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與日軍作持久戰。此套戰略為軍委會採用,遂成國民政府抗日最高戰略指導原則。據父親白崇禧將軍口述,他想出這套抗日戰略是受了拿破侖侵俄戰爭的啟發。國軍與當年俄軍的處境相似,面對強敵,無法正面作戰,只有利用國家廣大的空間,將敵軍引向內陸,延長敵軍的補給線,對敵軍作持久戰,將敵人拖垮。據大陸學者楊天石等人研究,白崇禧提出這套戰略在1938年初,其內容與1938年5月底發表的《論持久戰》演講也不盡相同。

  學界一般認為,蔣介石下野三次,都是桂系逼宮所致,這也是蔣介石的說法。您同意嗎?

  白先勇:論者常謂蔣介石三次下野都是桂系逼宮所致,這個說法誇大不實,事實上,蔣每次下野前提都因大環境情勢所逼。北伐期間,1927年,寧漢分裂,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反蔣,如果蔣不下野,漢口唐生智、張發奎等將領便要對南京蔣介石用兵,北伐大業將陷危境,蔣逼不得已,乃第一次下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並未主動逼蔣下台,但的確反對蔣介石與武漢開戰,因孫傳芳大軍虎視眈眈,隨時反撲南京,蔣介石因此與桂系生隙。

  1931年,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肇因於蔣介石軟禁立法院長胡漢民於湯山,觸怒廣東人士,陳濟棠乘機樹起反蔣大旗,聚集各反蔣派系,廣西亦加入反蔣聯盟。胡漢民獲釋放返廣東後,繼續反蔣,此時“九·一八”事變發生,全國輿論嘩然,蔣為了團結,於12月25日辭去南京國府主席兼行政院長,第二次下野。這次反蔣運動,以廣東為首,白等只是隨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