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九旬院士”葉叔華:天文是一輩子的浪漫事業
http://www.CRNTT.com   2021-06-08 10:24:59


 

  1955年,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測繪部門人員將蘇聯與徐家匯時號改正數得出的精度結果進行了逐項比對,結果還是蘇聯的改正數比較好。相關負責人心裡急了,忍不住大聲說:“測繪界不會使用徐家匯公布的數據的,不用你們的結果還好,用了你們的結果,反而把我們的工作搞壞了。”

  葉叔華聽到這番話,心裡既委屈又難堪,也更加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不服輸的她暗下決心,決不能做得比蘇聯差。她和同事們一起晝夜奮鬥,不斷在測時、收時和播時工作中進行改進,使徐家匯發播的時號穩定度(精確度)不斷提高。

  1957年,中科院數理化學部專門在上海召開授時工作會議進行鑒定,結果認為徐家匯發播的BPV時號精確度好於正負0.003秒,已滿足國內大地測量、航海、航空、工礦等各界進行測繪的需要。但還需要在中西部建立新的授時台,以滿足全國各地都能收到播時訊號。此外,還需要盡快建立中國自己的世界時系統,不再依靠國際時間局或蘇聯的時間系統。

  1958年,32歲的葉叔華挑起了建立中國世界時系統的重擔。由於當時中國測時台站的數量與國際時間局和蘇聯繫統相差太遠,葉叔華採取一種獨辟蹊徑的數據處理方法,解決了技術難題。

  此後,在全國5個天文台的通力合作下,1965年上海天文台主持的“綜合時號改正數”通過國家級技術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我國的綜合世界時的精確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66年初,正式作為我國的世界時基準向全國發送,這就是後來的“北京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