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快遞企業拼價格傷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21-04-20 14:03:26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前幾天,快遞行業有兩件事備受熱議。第一件事是順豐首現虧損,自曝一季度預計虧損9億元至11億元,股價甚至一度跌停;第二件事源自義烏郵政管理局下發給百世快遞、極兔速遞的警示函,要求其不得用遠低於成本價格的方式進行傾銷。因“低價傾銷”,且整改未達要求,百世快遞、極兔速遞部分分撥中心已停業整頓。

  不少網友將這兩件事聯繫起來,認為極兔等快遞企業“低價傾銷”行為“傷”了順豐,導致順豐虧損。其實,順豐控股發布的公告說得很清楚,其虧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那麼,快遞企業之間的價格戰究竟傷了誰?

  順豐對外公布的虧損原因中提到,今年以來,企業經濟型業務增長較快,電商件快遞毛利承壓。換言之,電商件客單價降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盈利。

  電商件一直是快遞企業的重頭戲。有數據顯示,快遞企業超過80%的業務量來自各大電商賣家。近年來,得益於我國電商市場的飛速發展,我國快遞年業務量以每年遞增100億件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國家郵政局預計,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如何搶爭市場份額,分得更多羹,降低客單價成了部分企業發展新客戶、穩定老客戶的重要手段。

  “價格戰”自然會增加企業成本,降低利潤,但是在市場占有率的壓力下,一些快遞企業往往不得不加入“戰爭”。一些快遞企業一開始採用低價競爭的方式擠出同行,等市場占有率上漲後再漲價。這種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不容小覷。

  為了爭搶市場份額,一味地退讓價格,搞價格競爭,短期內或許可行,但靠“燒錢”維繫的低價競爭不僅會擾亂快遞市場正常秩序,也會讓整個行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表面看,價格戰使得電商賣家成了既得利益者,快遞費一降再降。但“以價換量”的商業模式,使得末端派件量飛速增長的同時,派件費卻不斷被壓縮,有關“快遞到網點遲遲不派送”“不征得同意將快遞投入快件箱”等投訴時有發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