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綠色交通駛入“快車道”
http://www.CRNTT.com   2021-04-04 11:37:51


 
  新技術助推行業減排

  車輛行駛到高速收費站口後減速,系統檢測到ETC後自動抬杆收費,車輛隨即駛出收費站。這樣的場景,時時在全國各地上演。

  ETC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對減碳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據測算,不停車收費減少了車輛的制動和再起步,這個過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以上,結合我國龐大的汽車保有量,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從承諾碳排放到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更短、任務更重,更需要發揮科技的力量。

  專家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交通、汽車製造產業等都需要進行充分的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整個創新鏈和產業鏈需要顛覆性重構。

  從目前情況看,技術推動交通領域減排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電氣化轉型,推動天然氣公交車、新能源汽車等廣泛應用。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十分迅速,新能源汽車比例快速提升,減少了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僅蔚來一家,自2018年6月交付第一輛新車到現在,用戶已經累計行駛16.5億公里,與行駛同樣里程的汽油車相比,減少了10.9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另一個是數字化升級。互聯網新技術正在不斷與智慧交通領域相互融合,讓資源利用更高效。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設方面,新興的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構建起雲端數字孿生城市,用於交通的整體規劃調度、運營管理。在城際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網絡等新基建方面,通過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運輸效率,減少資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王先進表示,未來,能源供給、超級計算、數字交通等都將納入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範疇,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將激發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