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影》以下犯上,這一次張藝謀真的變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8-10-12 17:24:32


 

  《英雄》講的是一個劍客放棄刺秦的故事。劍客無名計劃刺殺秦王,卻最終放棄。秦王為何不可殺?電影給的答案是“天下“——“七國連年混戰,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戰亂,一統天下”。這種“天下”觀統合了《英雄》的敘事,在無名放棄刺殺秦王那刻達到高潮。

  《英雄》上映時非常招人恨,很多觀眾覺得張藝謀在給暴君唱頌歌,違背藝術創作者的良心。張藝謀很委屈,到2007年他還惦記著這事,在一篇叫《士為知己者死的過程最動人》的文章裡,他強調自己很欣賞俠文化,不是要歌頌暴君。

  他還透露《英雄》最初有另一個結局:劍客無名放棄刺殺秦王,離開時卻被射殺,群臣俯首高呼:“恭喜大王又躲過一劫!”秦王嬴政流下眼淚。張藝謀後來删掉了這個結局,他說:“如果做了這樣的顛覆,秦始皇一代梟雄的形象是得到了鞏固,也使得他非常有智謀,一切都在帝王的掌握之中。但是這麼做的話,和我原本的意圖就相悖了,梁朝偉他們的犧牲會變得非常可笑。”

  然而,很多人依然對《英雄》不買賬,因為這部片子有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張藝謀將“一統”作為俠的最高價值取向,他卻忽略了俠文化和專制皇權的根本矛盾。秦是中國皇權文化的開端,秦始皇要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上“大一統”,但俠以武犯禁,挑戰國家機器,這種江湖異端必然是中央政權的“眼中釘,肉中刺”。

  武俠本身就有別於大一統的價值取向,文人墨客們歌頌武俠的仗義相助、鋤強扶弱,是因為大一統的專制政權並不能從根本上保證百姓的權益,這時候,百姓就會盼望一個第三方的
正義力量,能夠踐行他們心中的善來懲治惡,這個踐行者正是武俠。可在《英雄》裡,無名卻假“天下”之名,認可了秦王的大一統觀,而秦王雖然尊敬他、欣賞他,卻依然默許秦兵射殺無名,這個結局就彰顯了俠文化與大一統敘事間的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