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上海“最美小區”:家家戶戶都有志願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5 17:21:57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出門見面笑一笑,和諧互敬好心情;腳邊紙屑撿一撿,環境整潔好風貌……”在今年的“學雷鋒”活動中,上海徐匯長橋街道體育花苑小區的不少居民,都在唱“小區自己的歌”《體苑“好”公約》。

  這個小區被評為“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被稱作放大版的“五好家庭”,一共598戶居民,志願者就有476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志願者”。

  人人隨手做公益,是這個“最美小區”的“集體價值觀”。記者在小區遇到一位姓單的志願者,她正在為小區裡的老人義務理髮。她說自己是一位“新上海人”,如今在幼兒園工作,剛來上海的時候做過理髮師,理髮是自己的“手藝”。在“隨手做公益”中,她的左鄰右舍“共享”了她的這門好手藝。

  這個“最美小區”的“好人現象”,其實就是從“各憑所長”的這種“手藝”和興趣開始的。體育花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沈雪霞回憶說,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小區有不少熱心人會主動照應生活不便的鄰居,而且還發現,每個熱心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於是,從2013年開始,小區每半年開展一次“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的評選活動,年底還要把這個“好人榜”名單貼在小區的愛心花園裡。

  小區裡的“好心人”就這樣一個個從“潛水”到“冒泡”:有的說我會剃頭,要是有孤寡老人出門不方便,可以上門服務;有的說我會磨刀,誰家年輕小夫妻不會,我可以幫忙;還有的說我會修傘、修馬桶,反正退休了沒事情做,可以隨叫隨到。登上“好人榜”,就成了這個“最美小區”的服務“民”星,在自己的“生活半徑”裡獲得最高榮譽,“這種快樂,還有什麼可以比得上呢”。

  社區志願服務的研究專家認為,這種做法可以激活每個人的情趣與愛好,讓他的一技之長至少能在他的生活半徑中“發出光彩”。左鄰右舍的認可和“點贊”,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是最大的滿足。志願者向社區居民公開“亮身份”,每一個服務項目對應的都是每一位志願者的一技之長與愛好。有了愛好,生活就有了主心骨。能用自己的愛好幫助別人,自己就感覺開心和充實。這樣就形成了公益的“微循環”:有一個“微愛好”,有一點“微才能”,提供一點“微服務”,大家給一個“微激勵”,自己有一點“微滿足”,這就建立起一個隨手公益的“微生態”。

  如今,在體育花苑小區,“好心人”組建了“好心人議事會”,50個樓道分成“鄰里親”服務社、便民服務社、小區治安社等5個志願小組。每個月25日,“雷打不動”推出小區便民服務日活動,志願者們個個拿出“看家本領”,遇上居民有了新需求,還要用心學學“新本領”。漸漸地,社區單位的能人也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志願服務進一步向多元公共服務延伸。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