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昭楊:英國退歐背後的本土政治演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2 14:34:44


 
  “退歐” 的地理學:倫敦外的英格蘭

  法國的歐盟問題專家,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克里斯蒂安·樂凱思(Christian Lequesne)在“La Grande-Bretagne et la construction européenne”一文指出,英國媒體對歐洲的態度大致分為兩種:左派的《衛報》和《鏡報》以及較為嚴肅專業的《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贊成英國繼續留在歐盟,但是這些報紙的讀者並不占多數;相反地,《泰晤士報》、《太陽報》、《每日電信報》,《每日郵報》表現出鮮明的反移民和疑歐立場,後一類報紙的讀者數量是前者的三倍之多。

  在持有疑歐傾向的報紙上,法國德國等歐陸大國和歐盟,往往以負面形象出現。樂凱思注意到,這些暢銷報紙在指責歐洲時,更強調受害者是英格蘭人(English people)而非英國人(British people)。“英格蘭受害者“和“歐洲侵害者”說明反歐洲的民族主義思潮正在英格蘭興起。

  2016年2月You gov的退歐民意調查發現英國各個地區對退歐的態度截然不同,證明了以上推論。在蘇格蘭、北愛爾蘭、大倫敦地區以及威爾士,留歐的呼聲占據了主流。而大倫敦之外的英格蘭,卻更傾向於退歐。因此,英國退歐問題,實際上是大倫敦之外的英格蘭居民的訴求。

  這種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倫敦之外的英格蘭,是80年代以來英國經濟社會改革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英格蘭中部和北部的傳統工業區。撒切爾夫人時代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摧毀了當地的工會力量,削減了居民福利;繼任的梅傑和布萊爾(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也放任產業向新興工業國轉移,當地居民的失業率和貧窮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他們因為擔心就業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社會福利,對東歐移民的湧入尤其敏感。

  相反,歷屆英國政府都致力於促進倫敦金融業的發展。今天的倫敦金融城,已經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交易中心,和歐洲的經濟聯繫十分緊密,傾向於繼續留在歐盟以享受成員國身份優勢。2016年5月初倫敦市長選舉,工黨推出的南亞裔候選人薩迪克·汗(Sadiq Khan)擊敗保守黨候選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願意為了倫敦金融城的利益留在歐洲,而後者則主張退歐。

  而英格蘭之外的其他地區,主流民意都主張繼續留在歐洲。威爾士長期從歐盟獲得補貼,蘇格蘭擁有北海石油的收入,北愛爾蘭則和愛爾蘭共和國存在廣泛緊密的聯繫。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情況,是對歐盟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