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昭楊:英國退歐背後的本土政治演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2 14:34:44


 
  撒切爾主義背離歐洲一體化

  從70年代到90年代,撒切爾夫人對歐洲聯合的態度經歷了很大變化。1975年工黨政府發起第一次退歐公投的時候,剛出任保守黨黨魁的她是英國留歐的堅決支持者。然而,80年代中期開始,她卻因為頻頻反對歐共體的決策,而被其它歐洲國家視為“Mrs. No”即“說不夫人”。甚至疑歐主義(Euroscepticism)這個詞首次進入大眾媒體,也是始於撒切爾當政的1985年11月,《泰晤士報》用這個詞,描述她領導的保守黨政府對歐洲一體化疑慮。

  1988年,撒切爾夫人在布魯日發表演說,公開反對歐洲共同體的改革方案和中央集權。從堅持留歐,到懷疑歐洲,再到反對歐洲,撒切爾夫人對歐洲立場的轉變不只是她個人觀點的改變,而是折射了整個80年代中,她領導下的英國不斷疏遠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事實。正是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和歐共體的一系列改革,在英國和歐盟之間,形成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也為今天英國退歐的戲碼埋下了伏筆。

  撒切爾夫人於1979年至1990年擔任英國首相,她秉持保守黨傳統和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限制國家干預經濟發展,主張國企私有化和自由市場經濟,限制工人結社和罷工權利,並減少公共支出特別是社會福利支出。她的經濟政策一直充滿爭議,但確實通過削減福利,改善了英國的經濟處境,對英國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撒切爾的改革,和當時歐洲一體化的方向背道而馳。80年代的歐共體在法國和德國主導下,強調建設“社會的歐洲“,社會主義和福利國家的色彩越來越濃,要求保障勞工權益。簡而言之,撒切爾領導下的英國在向右轉,而整個歐洲的大趨勢卻是向左轉。

  80年代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更讓這種“左”和“右“路線的分歧難以共存。當時歐洲各國剛經歷七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打擊,經濟不振,歐洲工業界面對困境的結論是:市場一體化程度不足。80年代初開始,法國和德國開始提出“聯邦的歐洲”的口號,要求加速歐洲一體化進程。1985年各成員國簽訂《單一歐洲法案》,完成單一市場,並規劃未來的歐洲聯盟和歐洲機構改革。

  按照時任歐洲委員會(Europe Commission)主席雅克·代洛(Jaques Delors)的規劃,歐洲共同體將以三個階段完成經濟和貨幣聯盟:第一步,完善歐洲單一市場,實現資金流通自由化。第二步,設立歐洲中央銀行。第三步,未來的歐洲機構可以控制各成員國財政政策。

  撒切爾夫人也簽訂了《單一歐洲法案》,但她只贊成單一市場,卻反對歐洲機構改革。因為單一市場符合保守黨自由貿易的經濟理念,但歐洲機構改革意味著歐洲共同體權力的加強,以及各成員國主權的削弱。雅克·代洛規劃中的強勢歐洲政府,是撒切爾夫人不能接受的,因為這不僅是主權問題,更關係到路線問題。在她看來,如果英國接受了大歐洲,那麼英國經濟模式也難免被歐洲所同化,她的改革成果將付之東流。

  撒切爾在1988年的布魯日演說中明確指出:英國和歐共體的分歧,是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分歧。她說:“我們尚未成功縮減英國的大政府邊界,卻眼睜睜地看著其又擴展到整個歐洲,被一個歐洲的超國家組織在布魯塞爾遙遙支配。”為了英國能夠繼續采納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 她認為歐洲一體化應限定為主權國家的合作,並且主張歐洲必須鼓勵企業成長,削弱保護主義。

  正因為這種觀點歧異,英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經常為了維護自主地位扮演反對者角色,阻撓歐洲共同體發展成為一個超國家組織。英國消極抵制的態度,也必然導致英國在歐洲地位日益邊緣化,失去了主導歐洲事務的機會,進一步讓英國和歐盟的發展路線難以彌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