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路與方法:約束公權力
關於如何塑造中間理性的政治心態,學界開出了各種藥方。有的強調公民教育,思想啟蒙等,認為今天中國公民政治心態極端化主要是未受到理想的公民教育,公民政治素質太低;
也有學者從經濟收入的層面考慮,強調形成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社會結構,認為紡錘式的社會結構自然會催生出理性政治心態和公民精神。這些看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都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強調了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對於政治心態的重要性。
但是這種思考方式的一個問題是混淆了經濟收入與政治心態之間的因果關係。我認為並非經濟收入達到一定水平的社會階層自然就會具備理性的政治心態。而正是中產階級占主體的社會結構有效地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制約,並形成社會有效的自治體系,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皆能接受社會的基本規則,對未來生活有穩定的預期。在這樣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框架之下,才能培育出理性中間的公民心態和政治態度。
因此,要想改變今天中國民眾政治心態的極端化問題,制度性的改革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政治體制的改革。只有破除極端政治心態滋生的社會土壤和制度結構,才能塑造理性中間的政治心態。
我不否認公民教育和思想啟蒙的重要意義,但是仔細審視當前中國民眾極端化政治心態的成因,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約束公權力,重建一個基本平衡的社會規則體系。正常的社會也不能完全避免反社會的“殺人狂”,但不正常的社會,會逼得更多正常人走極端。
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是建立起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渠道,核心是建立真正的代議制度,落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使民眾日常的政治參與需求能夠基本獲得滿足。
第二,是建立有權威的司法體系,重建司法維護社會正義,化解社會矛盾的功能,使得民眾的權益能夠得到制度化地救濟渠道,而不再需要採取極端化行為來換取公平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