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現場:二戰中國三菱勞工受害者集體發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4 00:30:25


受害者遺屬代表王洪傑介紹維權經過(中評社 實習記者束沐攝)
 
  分析:三菱一案離和解還有多遠?

  綜合國內外媒體報道,為應付侵略戰爭帶來的國內勞動力不足,1942年起,日本企業要求政府強擄中國勞工總計3.9萬人,他們被強迫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下勞動,受盡虐待,近七千人因此而死亡。其中,有3765人被擄往三菱材料的前身企業,722名中國勞工身亡。

  近年來,隨著當事人的逐漸離世,中國民間對日索賠之路也愈加艱辛,相關維權團體就此事經歷了“在日訴訟、民間和解、國內訴訟”的曲折歷程。但長期以來,由於日方堅稱“中國在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已申明放棄二戰對日索賠”,故自2007年起日本法院不再受理任何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案,並建議有關方面“自發補償”。

  上個月中旬,三菱材料負責人親自赴美,在不支付任何經濟賠償的情況下,向二戰期間強制在日本國內礦山等處勞動的美軍戰俘當面道歉,並獲美方當事人接受。有分析認為,在日本戰敗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三菱主動“致歉”美國戰俘,卻對中韓等國受害者視而不見,只暴露了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企圖向美國“示好”的政治算計。也有評論認為,日方企業若主動向中方提出“和解”,充其量是為了“拓展中國市場而創造更好的商務環境”。

  此次發布會後,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受害者家屬代表,還是與會專家,均暗示中國受害勞工與三菱之間的和解進程已現曙光,目前的問題在於,全國各地的三菱受害者應“統一戰線”。與其他勞工維權行動相似,“集體行動困境”依舊是實現和解的“最後一公里”,正如會後一位受害者遺屬向記者感嘆的那樣,“在這過程(指與日方交涉)中誰付出最多,我們都清楚,但有人不做事,卻想搶著功勞。”會議主持人張文星也表示:“網絡中有各種嘈雜的聲音,但受害者家屬自己的聲音卻很小,確實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攪混水,所以在今天才舉辦新聞通報會。要求三菱公司盡快謝罪、賠償,這就是我們共同的聲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