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女華僑寫傳奇 平倭寇血染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10:21:07


李林犧牲后,中共晉西北區黨委機關報《新西北報》發表社論稱她是“中國民族英雄的最光榮典型”。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拖著被擊中的腿,蹲貼在3尺高的?坎下,聽著鬼子腿腳碰觸草枝的聲音越來越近,拔槍、上膛、擊發……那顆一直留給自己的子彈,這回用上了。

  與她一起殉國的,還有她腹中剛滿3個月的孩子。

  重兵包圍,多人傷亡,最后看到的卻只是一名自殺的八路軍女戰士,氣急敗壞的鬼子用槍刺在她的遺體上泄憤。

  那一刻,1940年4月26日。

  她,李林,歸國華僑,犧牲時還不滿25歲。

  解放軍報報道,“當時要不殺回去,她可能不會犧牲。活著的話,她今年正好100歲。”6月19日,在李林的犧牲地——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向陽堡鄉東平太村東北山坡上,58歲的當地農民劉富告訴記者:“這女娃渾身都是傳奇,犧牲前的選擇發生在她身上,不意外。”

  李林犧牲前做了什麼選擇?那年4月下旬,日偽軍集重兵對晉綏邊區進行“圍剿”。反“圍剿”中,李林率領政衛連騎兵排向東出擊,吸引敵人火力,掩護大部隊向西南突圍。沖出包圍圈后,李林聽到西南方向還有敵人槍聲,便調頭二次攻擊敵人,以主動“跳進”敵包圍圈的壯舉,贏得大部隊的安全。

  “她是棄嬰,被養父養母帶到印尼后,卻從沒忘記祖國母親。”1929年底回國后,李林先后在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和上海愛國女中讀書。那時,還叫李秀若的她就在作文課上寫下了一個“傳奇”。

  那天作文課剛開始,突然傳來的日軍演習槍炮聲,把教室震得直掉牆皮,不少人被驚嚇得怔趴在座位上。李秀若環顧四周,將筆往地上一砸:“這還成什麼國家?”那堂作文課,李秀若寫了一篇《讀〈木蘭辭〉有感》的作文。老師被這篇作文震撼,破例給了105分。其中,作文裡“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語句,成為當時集美學校的名言。

  1936年7月5日,李秀若決定放棄學業,北上抗日。臨行前,她取列寧的中文諧音,再結合她的姓,改名“李林”。

  告別紅妝的李秀若,成了戎裝在身的李林。她北上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在1936年底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在那裡續寫傳奇。

  1937年5月,李林所在的部隊歸建八路軍第120師。一次戰鬥結束后,李林帶領隊伍“順手牽羊”,繳獲了日偽軍一大批軍馬,讓雁北獨立六支隊有了騎兵營。

  1939年10月下旬,日寇對晉綏抗日力量進行第七次“圍剿”。戰鬥中,李林一出“圍魏救趙”的好戲,很快粉碎敵人的圖謀。

  文武雙全的李林,在最美的年華邂逅了最美的愛情。1938年12月,李林與后來成長為共和國副部級領導的屈建相愛成婚。短暫的婚姻生活裡,她和丈夫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每天一起研討敵情,憧憬解放后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