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四種集團成習近平眼中改革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2 09:52:07


 
  “三教九流”已遠不能刻畫當今時代的“人以類聚”,階層式的社會結構劃分也不能精准描述分眾化的社會群體。利益分化越來越呈現分眾化、碎片化特征,同一藍天下,農村人、城裡人、農民工、非戶籍常住人口等,改革訴求指向不同,利益期望未必重合;“同類”中,存在諸如有車族、有房族與無車族、無房族之分,有工薪族與“食利”族之別;同一人還有多個細分“身份”,多“身份”、多面性、多訴求集於一身,不停“游走”在多個類別中,改革訴求在同一人身上甚至表現出衝突性背離。

  不同“類”、不同“身份”之間,利益未必交集,聯繫未必緊密,但即使利益不相幹,聯繫鬆散,往往也能產生瞬時聚合效應。而串聯這些無交集“利益”的紅線,常是借助炒作某一事件某一個案而引發社會關注,利用網絡、朋友圈“一呼百應”,組成“民意集團”,孤立事件甚至是假新聞也可能演變為群體性事件,衝擊改革方案施行。

  由分眾化、碎片化小團體匯合成的“民意集團”,對改革的梗阻影響常表現為“失落情緒”的無厘頭宣洩,而這種“失落情緒”主要源自改革期望值的不滿足。比如國企下崗職工、城市非戶籍常住人口、二代農民工,他們最盼望解決再就業、徹底打破“戶籍歧視”、農民工市民化等,如果遲遲得不到解決或者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值”,就會對改革“心灰意冷”,容易產生“被拋棄感”,改革焦慮情緒就會上升,“任性”爆發,甚至不加思考地對良好改革舉措都打問號。在一些群體性事件中,之所以“圍觀”者眾、“助威”者多,大都出自這種情緒性宣洩。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這種因改革期待滿足感不高造成的“群體性盲動”,會被其他一些有意阻撓改革的利益集團以“民意”之名加以利用,混淆社會輿論,影響改革推進。

  對這部分群體,應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一定要注意把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讓普通百姓、弱勢群體、“失落群體”,實實在在成為改革增量的“受益群體”,在不斷增強“獲得感”過程中,溶解梗阻因素。

  全面深化改革啟動以來,“抓落實”“抓到位”成為習近平強調最多的“關鍵詞”。消除梗阻、解決問題,將成各級領導必然面對的常態。在去年12月30日舉行的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對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結構支撐作用的改革,要抓緊出台細化實施方案,堅決消除“中梗阻”“腸梗阻”。對已經出台的重大方案要排隊督察,及時跟蹤、及時檢查、及時評估、及時整改,重在發現問題。春節前夕,習近平在同陝甘寧部分市縣委書記座談時再次指出,市縣一級領導幹部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積極作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