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四種集團成習近平眼中改革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2 09:52:07


 
  在推進改革上,當前,仍有少數縣鄉以下基層幹部無心部署和落實改革,或是擔心風險大,會激化不同群體的利益矛盾;或是擔心得罪人,搞得不好惹火燒身;或是擔心沒好處,反而削了自己的權、動了自己的奶酪。在中央實行八項規定、反對“四風”之後,“為官不易”的喟嘆,在縣鄉以下基層幹部群體中很有市場。

  對縣鄉以下基層幹部的亂作為、不作為的深層原因和社會環境,要予以特別關注,加以深入研究。這是決定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樞紐,也是決定群眾能有多少“獲得感”的關鍵閘門。改革方案能不能落地,改革措施能否不折不扣得到執行,這個群體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所謂“千仞之山,功虧一簣”,縣鄉以下基層幹部一旦遇到問題繞道走、趕上矛盾就躲著走,碰到利益不撒手、少了利益不作為,改革的航船怎能不擱淺?

  不過,僅僅簡單批判不足以溶解這個集團式“中梗阻”。縣鄉以下的基層幹部,實際上是有一些特別特征的群體,籠而統之地以“黨政幹部”來對待未必精准。他們直面一線群眾、承受的壓力大,工作強度大、工作條件艱苦,地位不高、收入偏低,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群眾,工作方式、工作作風不是想象中那般簡單,也不是一句“依法行政”就能解決各種難題和矛盾的。有些“一刀切”的政策,他們常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有些不切實際的措施,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常常面臨兩難。

  因此,要溶解這種“中梗阻”,在制定改革方案時就要考慮到位,不單要解決給群眾的“含金量”問題,也要考慮給基層幹部“可激勵”的問題。

  第四種,分眾化小團體匯成“民意集團”的衝擊。

  我們常常看到,每逢政府舉行聽證會,總會引起一波汹湧輿情;每遇推進一項重大項目,或強或弱變成社會熱點。而參乎其中的,總少不了有關無關人員以及民間輿論場的支持。

  互聯網時代,朋友圈隆盛,“人以類聚”更加凸顯,也更加便利隨意。以地位為紐帶如高管群,以“身份”為紐帶如二代農民工,以職業為紐帶如出租司機,以友情為紐帶如同學圈,以興趣為紐帶如登山愛好者……甚至一次集體活動就能組建一個朋友圈,林林總總,隨時隨地。這種“圈群社會”,在一面強烈要求打破戶籍、地域、職業、身份等各種“歧視”的同時,一面又在不斷渲染各種甚至是牽強附會的“身份認同”,需求就是隨時可發起強大的情感支援、輿情呼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