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馬絲路印記:千年前已有中華文明痕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6 07:14:22


 
  河口的那座橋,叫陳金聲橋。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鄭和隨從馬歡的《瀛涯勝覽》。那是1412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馬歡首次隨他出航。馬歡這樣寫道:“有一大溪河水,下流從王居前進入海。其王於溪上建立木橋,上造橋亭二十餘間,諸物在其間買賣。”

  據說,當年鄭和的船隊一到河口,馬六甲王朝的百姓便會傾巢而出,拿出家裡的胡椒和香料,前來換取船隊帶來的絲綢、瓷器和中藥。其間盛況,可想而知。

  如今的馬六甲河口,已成旅遊景點,車水馬龍,熙來攘往。但河面已經越來越窄,昔日航運的功能已失,河上貿易的盛景難再。而陳金聲橋也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座“上造橋亭二十餘間”的木橋,變成了一座只容兩個車道的水泥橋。在無數次戰火的洗禮下,這座橋不知道已經重修了多少次,更名了多少回。

  馬六甲,古稱滿剌加。馬歡在《瀛涯勝覽》寫道:“此處舊不稱國,因海有五嶼之名,遂名曰五嶼。無國王,只有頭目掌管……永樂七年乙醜(1409年),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等,詔敕,賜頭目雙台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城,遂名滿剌加國。”然而,當年明成祖所賜的“雙台銀印、冠帶袍服”以及“鎮國山碑”,如今所在何方呢?記者在馬六甲尋訪兩天,終無所獲。

  船隊“官廠”在哪早已成謎

  當年鄭和船隊登陸馬六甲時,馬歡在《瀛涯勝覽》的描述是:“凡中國寶船到彼,則立排栅,如城桓,高四門更樓,夜則提鈴巡警。內又立重栅,如小城,蓋造庫藏倉廠,一應錢糧頓在其內。去各國船只回到此處取齊,打整番貨,裝載船內,等候南風正順,於五月中旬開洋回還。”在鄭和留下的航海圖上,的確也曾在馬六甲特別標注了“官廠”字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