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品讀習主席講話中引用的古文經典名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4 11:22:34


 
  ■吳明錄

  【講話原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引文延伸】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漢代政論家王充《論衡》中這兩句話可謂寓意深刻:是否漏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基層民眾最知情。
  
  廣大群眾既是好政策的受益者,又是有些政策不落實或方向走偏的受害者,可謂地道的政策得失的親歷者、知情者、評判者。一個有作為的從政者應當懂得,從群眾那裡可以聽到真實的輿情、為政的得失、不打折扣的批評。因為這裡沒有阿諛奉承,沒有精心安排,沒有刻意導演。得悉了真實可靠的社情民意,便能知曉哪些政策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哪些政策是不受老百姓歡迎的,這是領導者制定政策、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據。一旦聽不到“草野”的聲音,耳邊響起的只有一片甜言蜜語,就很可能閉目塞聽,盲目樂觀,“政失”的警報可能就要拉響。

  一直以來,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也可視為防止“政失”的前提條件。查閱案頭資料,常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很多案例最先都是群眾的檢舉揭發後才大白於天下,可見身處“草野”的人們,才是監督執政者的最佳參與者和評判者。倡導廉政勤政,嚴防“政失”,須臾離不開嚴格的監督,尤其是“草野”的監督。

  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多身入“草野”,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政治智慧,找到解決諸多難題的辦法,而且能夠密切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謹防脫離群眾的傾向,鞏固黨的執政之基。作為領導者身入“草野”,不可或缺的是放下架子,不恥下問。有些同志向上級問,向專家問,或許並不難於啟齒,要是向群眾問,向下級問,那就未必盡然了。古人雲,“君子是以多學而好問也。”把下問當作真知源泉,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請教,然後再做決策。這是充滿辯證法的,也是被實踐證明科學的領導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