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預算法》限定了地方政府舉債方式,但此次國務院意見實質進一步拓寬上述重點領域融資渠道,將對防風險、穩增長髮揮積極作用。”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說。
如意見鼓勵承擔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企業積極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中期票據等市場化方式融資;對融資平台在建公益性項目,允許過渡期內繼續通過銀行貸款等原定融資方式籌資建設。同時,允許地方政府為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等項目建設發行專項債券,或者將一般債券資金用到這些領域,增加新的資金來源。
此外,意見還對以前通過融資平台公司融資建設的項目如何保障做出規定,如對商業房地產開發等經營性項目,要與政府脫鉤,完全推向市場,其債務等同於一般競爭性企業債務;對供水供氣、垃圾處理等可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公益性項目,要積極推廣PPP合作模式,其債務由項目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舉借和償還;對沒有收益、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公益性項目,由政府發行債券融資。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未來對於公益性項目,可增加自上而下的轉移支付;對於經營性項目收益較差的,可允許採取債務重組方式化解風險,地方政府可出售其所有的資產換取私人部門現金流,為私人部門騰出經濟空間。
此外,還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或成立新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方式,對地方債務重新定價,剝離問題資產,隔離處置風險,再向私人部門在內的各類投資者出售。
毋庸置疑,伴隨著時移勢遷,本輪地方融資平台的改革雖為大勢所趨,但也難以一蹴而就。歸根結底,地方債務風險是中國債務經濟模式不可持續的表徵,只有推動經濟轉型的改革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消息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