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直到現在,山東漢子何寧依然記得14年前的一幕:作為消防隊員的他從燃起大火的房子裡救出一個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身體發抖,哭著向他鞠躬道謝。
那是何寧第一次體會到消防員這個職業的價值感和使命感。這個大學裡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當初幾乎是被父親這個老消防員“攆”到德州市消防支隊的,每天清晨6點起床出操,練長跑、爬消防雲梯、修設備的生活一度讓他感到“太難適應了”。
而就是那一幕讓何寧找到了工作的意義。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堅持奮戰在救援一線。4年後,他調入公安部消防局,從事滅火救援和應急管理工作。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何寧正在開會。第二天凌晨,他和同事啟程奔赴災區。訂不到飛機票,不敢耽擱時間的他們開了一天一夜的車趕到都江堰。災區情況緊急,何寧“臨危受命”,帶著幾十名消防戰士前往銀杏鄉開展救援。
震後的道路很難行走,何寧背著六七十斤重的救援裝備在小道上爬行前進。餘震不斷,山上的石頭“嘩啦嘩啦地往下掉”。右手邊是落差幾十米的岷江,左手邊是“被震鬆了的山”,何寧和消防戰士在只有一米寬的小道上拉起繩子,一路喊著號子報數,挨個向前爬。
十幾個小時後,戰士們的嗓子全都啞了。何寧渾身是土,“耳朵眼裡都是灰”,迷彩服也破了,腳和腿上都是傷口。但戰士們背了幾十公里爬著送到災區的食物、藥品和水,“都沒丟”。
為了幫助群眾撤離,何寧在銀杏鄉呆了整整7天。離開那天,被消防隊員救下的10幾個孩子,使勁兒抓著他們的腰帶,睜大了眼睛。沒刮胡子的何寧用臉蹭了蹭孩子的臉,他又一次體會到了這份職業帶給他的價值感和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