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制華戰略有三致命缺陷 中國不會輕易屈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5:37:59


 
  首先,中國地對空導彈防禦從大陸向海洋延伸了100多公里,而當導彈由艦載或部署到不同的島嶼上時,其防空範圍會進一步延伸。中國有一個大規模、強大的空軍,能夠威脅到美國空軍和海軍活動,甚至是距中國沿海數百公里之外的美國空軍和海軍活動。中國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射程遠遠超過了第一島鏈。中國還可以利用海上巡邏飛機進行反潛戰,而且其海軍艦艇、海監船及其他水上資產不斷增加。雖然中國海軍不及美國海軍,但卻是中國近海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能夠同時出動數十艘水面艦艇及潛艇。

  如果採用“近海控制”戰略,中國當前及未來武裝力量,會使在第一島鏈活動的美國潛艇艦隊和“有限的空軍資產”面臨巨大的危險。由於第一島鏈內的海域非常遼闊,而美國海軍潛艇必需依靠自己找到目標,所以它們需要側重港口、地理瓶頸,以及其他交通繁忙區域的入口。美國潛艇擁有許多優點,能夠有效阻止小規模中國航運活動,但考慮到地理因素,再加上缺乏空中與水面支持,以及在不受空中與水面資產威脅的情況下中國針對美國攻擊型潛艇展開的反潛努力,會使美國的潛艇行動更加危險。

  抵消這種威脅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地區空中優勢與海上控制。雖然潛艇有隱身的優勢,但不能獨立行動,而且並不能像哈姆斯和胡克所說的那樣無所畏懼的威脅或擊沉中國軍用艦艇。為了最大化作戰效率並降低風險,潛艇需要支持。這種支持必須由水面戰艦和陸基及艦載戰機提供。戰機基地不能距離其作戰地區過遠,需要在戰區附近有陸基和海上基地。這些基地必需必須安全可靠,而且有後勤保障。重要的是,哈姆斯和胡克的以防禦為導向的小規模基地“同心圓”不足以完成這種任務,因為按照“近海控制”戰略,這些基地僅僅用於保護美國的盟國及合作夥伴,不會用於執行防空或水面作戰任務。

  這種缺陷引發了許多哈姆斯和胡克未曾回答的問題。例如,要控制第一島鏈內部海域,需要出動多少艘潛艇和多少架飛機?擊沉中國軍用艦船會不會引發衝突升級?懸掛其他國家國旗的艦船怎麼辦?這種戰略要求美國擊沉大量艦船。這樣一來,中國自然會設法尋找並摧毀美國潛艇。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又當如何? 

  在現實作戰情況下,“近海控制”戰略中有關設立海上禁區的內容是無效的。它忽視了設定這種雄心勃勃的海上禁區所需要的實際力量結構。而且,該戰略完全忽略了中國不會容忍海上封鎖行動,而且會有意升級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近海控制”戰略是簡單的認為,美國要採取必要措施成功執行海上封鎖任務,卻令美國放棄了在第一島鏈內外的“進攻性”陸基、海基力量——“近海控制”戰略會導致美國喪失回應中國升級活動的能力。可能哈姆斯和胡克並不提倡回應這種升級。這會導致亞太地區爆發持續時間更長、給美國帶來更多損失的衝突。

  近海控制的第二大致命缺陷是:它將極大地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認為可以迅速破壞中國經濟,且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出現混亂的想法,忽視了中國經濟的現實。每一艘大型貨船和油輪都會前往或來自其他國家的港口,運載著其他國家的貿易商品,攸關全球經濟命脈。對於全球經濟而言,對華貿易和對美或對歐貿易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能會在不誘發全球經濟混亂的時候下切斷對華貿易。這並不意味著“近海控制”戰略有關切斷對華貿易的內容沒有作用;只是這種戰略極不可能會被考慮,從長遠來看很難維持,而且在國際社會很難達成共識或獲得支持。而且,在國內經濟受到干擾的情況下,中國不太可能不採取措施,通過不可預知的方法打擊美國及其盟國經濟。衝突的誘發因素必然是有限的,而且是以地區為側重點,“近海控制”戰略允許中國實現有限的地區目標,而後要求美國及其盟國通過封鎖對華原材料及能源反制中國。不過,美軍不會試圖直接反對中國的資源或領土主張,而且也不願意也不能在實際爭端是挑戰中國,而會傾向於在全球範圍內升級衝突。隨後,美國的行動(例如封鎖行動)就會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而非中國的強硬行動。無論是美國,還是其盟國及合作夥伴,都不會接受這種做法。因此,從長遠看來“近海控制”戰略是否有用的問題並不重要——美國及其盟國與合作夥伴可能不會嘗試這種戰略,即便嘗試了,也不可能會維持。如果美國不能容忍中國實現有限目標有限,“近海控制”沒有為美國的盟國提供除破壞經濟之外的其他選擇,迫使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放棄”已經實現的目標。推行這種戰略,美國會失去信用和政治支持——製造口實,讓中國指責美國破壞全球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