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奧巴馬“外交無能”引不滿 兩派辯干涉主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10:55:10


 
  階段性孤立與有選擇干涉

  “美國的孤立主義情緒很可能只是階段性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越戰之後,美國都經歷過相同的向內看時期,隨後在國際事件的逼迫下重返全球事務。近來的經濟復甦或許會在美國滋生更為向外看的情緒。”英國《金融時報》稱,美國向內看是因為經濟危機使奧巴馬專注於“本國的建設”。與此同時,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留下的創傷,導致公眾厭惡插手中東的爛攤子。頁岩氣革命帶來的“能源獨立”也成為美國新孤立主義的原因之一。

  《韓國經濟》17日的社論擔心,美國的不干預政策在伊拉克已經失敗,這種失敗也讓韓國擔憂會否在朝鮮半島重演。文章稱,美國內外不少輿論批評,“正當奧巴馬舉棋不定時,世界已經四處起火”。雖然奧巴馬在伊拉克的失敗與韓國並非沒有關係,他今年4月訪韓表示要與韓國合作孤立朝鮮,但這種原則性發言無法阻止朝鮮“挑釁”。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對《環球時報》稱,美國在中東和東歐的表現並不代表退出干涉主義,奧巴馬要搞的是有選擇的干涉主義。美國以後可能不會輕易軍事干涉東歐、中東等地區衝突,但美國會以亞太為重點實行干涉主義。在美國看來,未來的戰略重點在亞太,真正能威脅美國的是中國。

  時殷弘說,現在的美國和老羅斯福時期的美國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美國正處於國力上升階段,而現在的美國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弱勢。不過,雖然當年美國“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而現在被人諷刺為“手拿小棍子嘴裡發狠話”,但不管怎麼樣,美國手裡的“棍子”還是全球最粗最大的。

  《金融時報》另一篇文章稱,華盛頓近來上演的怒氣衝衝的辯論忽視了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即“其他國家崛起”導致的相對實力的根本轉變。從許多方面來說,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危機只是一個更多極化的世界能夠帶來的殘酷現實的早期例子。美國人總在談論總統要有果斷的領導力,但很少談到美國需要新戰略來應對上述挑戰。曾任奧巴馬政府官員、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夏皮羅稱:“考慮到國際政治的這一結構性轉變,美國有必要改變做法,但我們仍然很難直面新的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