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烏克蘭局勢嚴峻 東西“雙城記”引發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09:37:07


 
  最大的民怨是經濟失敗

  烏克蘭的基因中原本沒有“國家”。東西烏克蘭在蘇聯時代被整合一體,但它只是在蘇聯解體後歷史上首次成為統一的獨立國家。美國學者庫比塞克在著作《烏克蘭史》中寫道:“烏克蘭繼承了許多蘇聯遺產,精英的任務是要讓這些東西成為烏克蘭自己的,並使這個國家不僅活躍在國際舞台上,也活在那些發現自己成為新國家公民的百姓心中。”

  可惜烏克蘭獨立後,政黨頻繁惡鬥、外交東西搖擺,烏克蘭政府在推進國家一體化方面的進展少得可憐。23年的獨立歷程某種程度上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烏克蘭人的“國家”感,與民眾交談間,《環球時報》記者能感受到無論東部還是西部民意的共同點,尤其是後蘇聯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有強烈的身份認同。

  有分析曾把語言稱為是導致烏東部地區分裂的原因,但記者在烏看到,語言文化的多元未給東西烏克蘭帶來太多困擾。在以“民族民主”為標簽的西部和基輔地區,烏克蘭語有相對優勢,但大學裡的俄語學生從未遭到強迫或歧視。在烏克蘭的中國留學生肖萬寧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本該用烏克蘭語參加一門哲學課程的面試,但教授考慮到他是俄語專業,允許他俄語、烏克蘭語混用答問。在頓涅茨克等俄語區,當地記者奧列格說,學校提供兩種語言授課,可以自由選擇。“真不明白臨時政府為什麼傻到嘗試禁止俄語,把不是問題的語言製造成了問題。”現在頓涅茨克的親俄民眾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們感到說俄語不安全,“現基輔政府和獨立廣場上的人都是法西斯”。

  如果問是什麼因素促成烏部分民眾渴望加入俄羅斯,許多當地人都稱最主要是因為過去23年的經濟失敗。上世紀90年代,烏克蘭遭遇了獨聯體國家中歷時最長、最惡劣的經濟滑坡,1996年新貨幣格裡夫納發行前,烏克蘭每年GDP跌幅都在10%以上,1994年達到23%。現在烏克蘭境內有大片廢棄的工廠、荒蕪的農田和23年沒有改變面貌的蘇式城鎮。奧列格的父親曾是一名蘇聯工程師,“一個人的收入足以養活全家,還有一半結餘”。在蘇聯解體後,奧列格的父母要偷偷到工廠拿舊鋼鐵出來換錢,“那時每個人都那樣生活”。

  2008年經濟危機再次造成烏克蘭人的財富縮水。以頓涅茨克這樣的大城市為例,“現在如果你能找到工作,平均月薪在2500-3000格裡夫納”。受局勢影響,格裡夫納與美元的兌換率從年初的8:1跌至4月中旬的12:1,而烏在售商品包括食品、服裝在內多為進口,“匯率下跌直接導致購買力下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