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資源浪費威脅中國長遠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0:33:35


 
  我國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鋁土礦、銅等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17%、11%、17%,即使是最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如此有限的礦產資源卻沒能做到物盡其用,粗放式開發造成的浪費嚴重。例如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伴生銅、鎳、鈷等十多種有益組分,至今尚不能回收,鈦綜合利用率目前也只有14%;白雲鄂博稀土礦回收利用率不到50%。根據國家發改委測算,2010年我國資源產出率初步核算約4056元/噸,僅是日本的1/8,英國的1/5,德國的1/3,韓國的1/2。

  在土地方面,“地少人多”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在近年來的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城鎮化”的速度遠高於“人口城鎮化”,CBD、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攤大餅”式擴張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國城市人均建設用地一度達到130多平方米的水平,遠高於發達國家的人均82.4平方米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83.3平方米。

  此外,記者近期在我國部分糧食主產區採訪後發現,由於在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節約意識不強、技術設施不先進等因素,我國每年損失浪費的糧食總量達700億斤以上,遠遠超過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

  “形象地說,正是因為我們平時不注意擰緊水龍頭,不及時關燈拔電源,造成對浪費現象的熟視無睹。積少成多,每年要有多少個三峽工程、大慶油田、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重大項目,從我們的指縫中悄悄流走!”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說。

  四大原因造浪費“黑洞”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發現,當前造成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有四類:

  一是,因為生產方式傳統造成的“傳統型浪費”。記者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田頭看到,許多水田依然採用“常流水”的傳統漫灌形式,大量水資源因蒸發而浪費。樺川縣水務局副局長艾新龍告訴記者,本來用水是按立方米收費的,但實際操作上只以支渠的取水口為單位計算用水量,然後按該取水口輻射的農田均攤,每立方米水0.05元。“一是便宜,二是農戶想‘我節約你不節約,照樣要多攤水費’,幹脆都不節約了,怎麼省事怎麼幹。”

  二是,因為生產技術工藝落後造成的“技術型浪費”。由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完成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居世界之末,能耗強度卻居世界前列,由於技術水平落後而導致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其重要原因。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為33%,比發達國家約低10個百分點。

  三是,因為運營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管理型浪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說,由於管理不善,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