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鐵基超導站世界最前沿 打破國際理論極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0:38:11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連續3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今年有了歸屬。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研究團隊因為在“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方面的貢獻摘得這一殊榮。

  人民網報道,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突破了傳統理論的限制,將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推向世界最前沿,也有望激活超導體潛在的應用前景。

  超導,全稱超導電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體。

  中科院院士、項目完成人之一的趙忠賢介紹說,超導體的兩個基本性質是零電阻和抗磁性,這些不尋常的特性使其在科學研究、信息通訊、能源存儲、交通運輸、生物醫學等領域均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超導研究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吸引了無數科學家的目光,在超導研究百年歷史上,10人獲得了5次諾貝爾獎。“當前,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個難題是,找到更高臨界溫度、更適於應用的超導體。”趙忠賢說。

  1968年,物理學家麥克米蘭根據傳統理論計算推斷,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一般不能超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這個溫度也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