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補上短板,中國發展才更有“高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08:47:38


嫦娥三號任務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美國《僑報》1月11日載文《補上短板,中國發展才更有“高度”》,摘要如下:

  1月10日,中國以國家的名義向兩位科學家頒發了2013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還有10位科技專家和313項科技成果獲得不同獎勵。最值得一提的是,自獎項設置至今的14年中有9次空缺、最近已連續空缺3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次終於名花有主。

  從2000年至今,差不多每年的開年,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都會在人民大會堂向科學家頒發上一年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至今已有24位科學家獲此殊榮。這不僅是中國最高層重視科學技術、推動科技強國戰略的一項宣示,也是整個國家對科技工作者一年來工作的莊嚴檢閱。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值得紀念的時刻。

  而就在此前4天,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稱嫦娥三號任務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有媒體報道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刷新了中國科技的“高度”。今天,在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科技引領下的“創造”和“高度”對於各行業、各領域顯得多麼重要和寶貴。

  不過,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科技的高度和中國創造的力度,不在於某一領域或者某一個長項的“高度”有多高,而在於你的短板究竟有多短。這正如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不能以富人資產和生活水平為基線,而主要應考量包括窮人在內的社會大多數成員的生活水準。

  換言之,決定中國未來發展“高度”和中國創造“力度”的因素至少有三個:基礎科學的扎實程度、普羅大眾的科學素養和科技在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程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