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蔣家村走出的蔣勝利
被查處前,蔣潔敏給外界的印象是比較低調,他極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在早先對他的報道中,只有“老家山東陽信縣商店鎮蔣家村”這十幾個字,這給記者的調查提供了一絲線索。
2013年9月4日晚,記者一路輾轉,抵達陽信縣。陽信位於山東省西北部,距濟南約120公里,總面積不過793平方公里,因名將韓信自燕伐齊、屯兵古篤馬河之陽而得名。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陽信走出的最高級別官員,蔣潔敏一度是整個陽信的驕傲。但現在,記者一旦把話題轉到蔣潔敏身上,前一秒還熱情的陽信老鄉們立刻變得很警覺:“光知道這個人,但我跟他沒什麼接觸。”“他那麼大官,我哪接觸得到。”“這個,我不清楚……”蔣潔敏這三個字,在當地似乎已成為禁忌,誰也不願意與他扯上關係。此前一天,記者還從濟南市紀委一位工作人員處瞭解到,陽信縣委、縣政府已經專門針對蔣潔敏案開過會,要求各級機關單位“不評論、不參與”。
9月5日一早,記者冒著濛濛細雨來到蔣家村。村外正在修建高鐵,加上雨水的沖洗,進村的路十分泥濘。
清早的蔣家村靜極了,偶爾遇見一兩個帶著孫子在鄉間玩耍的大嬸,或者在家門口張望的老人。用當地人的話說,因為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主要勞動力是“3860部隊”,“38”代指婦女,“60”代指老人。
村里的老人聊著聊著,思緒便回到那個一起長大的同齡人身上。“那時候,俺們老師都說,他又有才又能幹。他出事,別說是他家里,就是俺們學校,都感到很遺憾。”村里一位小學老師曾是蔣潔敏的高中校友,他還記得,蔣潔敏小名叫“勝利”,在家里排行老大。在他的記憶中,蔣潔敏初中是在商店鎮上的陽信三中念的,也就是如今的商店中學。1970年,蔣潔敏升入陽信三中高中部。“我比他低一級,1971年入校時,他正讀高二。整整一年,我們每天6點多就起床,一起走著上學,到學校去自習,特別累。那時候,一個年級兩個班,蔣潔敏很聰明,每次都能考全年級第一。”
除了學習成績好,蔣潔敏留給村里人的另一個印象是家教嚴。蔣家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蔣潔敏的父親蔣迎暢曾任陽信縣物資局局長。一位村民也回憶,蔣父從來不坐單位配的轎車,而是天天騎自行車上班,甚至“經常騎著破自行車,戴著破草帽回到村里來種田”。有時村里的路不好走,碰見有人迎面過來,蔣父會退到一旁讓別人先走,自己再過。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說,“父親的行事風格對蔣潔敏影響很大”。記者也在走訪中瞭解到,蔣潔敏走上領導崗位後,每次回村,“在村口就下車,步行進村,小車只能在他身後跟著。和他家女人出門吃飯,也不開車,就是隨便找個小飯館,隨便點倆菜就吃了”。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蔣潔敏的妻子姓史,是鄰鎮河流鎮人,蔣潔敏20多歲時,經人介紹認識了她。婚後,兩人過著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育有一子。
蔣潔敏還有3個弟弟。村民們說,大家平時都以小名相稱,記不清他幾個弟弟的大名。一位村民回憶,蔣潔敏的大弟建生曾是青島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員工,現在中國人民銀行任職;二弟建設在河北廊坊霸州市電力部門上班;三弟建華從東營市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東營校區)畢業後,進入勝利油田工作。蔣潔敏進入中石油集團後,他也跟到中石油集團做了一名辦公室主任。雖然有人言之鑿鑿地告訴記者,蔣潔敏當官後,沒有給自己的親戚帶來一點好處,就連他的一個堂兄弟,至今也只是陽信縣一家織布廠的普通職工。但蔣潔敏三弟的職業路徑,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2011年,蔣迎暢患上癌症,蔣潔敏把父親接到北京做手術。20多天後,蔣迎暢回到縣里,終究沒能出現奇跡,很快撒手人寰。蔣父去世後,只剩下蔣母一人留在村中。不少人對記者感慨,蔣潔敏家的兩畝地,一直是他80多歲的老母親親自打理,有時候,蔣潔敏的叔叔會幫著幹點活兒。一位村民說:“他們家在北京有別墅,但她不願意去,最多也就是冬天去住住。所以,他們兄弟四個每星期至少有一個回來,陪老娘坐一兩個小時再走。”但村支書告訴記者,自己2011年上任後,就沒見過蔣潔敏回村。陽信縣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猜測,這可能是因為蔣潔敏的職位越來越高,離家越來越遠,工作也越來越忙。“就算回來了,也待不了幾分鐘。他又不喜歡驚動縣里、村里,誰碰得到他呢?”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村西頭蔣潔敏家的老宅。灰白色水泥圍牆、鐵皮紅漆大門,兩側張貼著工整的對聯……與周邊的鄰居家並無二致。大門上“閤家歡樂”的橫批還紅得像剛貼上去一樣,可門上的“鐵將軍”卻昭示著這家主人並不在家中。
“不知道老太太是什麼時候被接走的,兒子的事情她怕是接受不了。”一位路過的村民感歎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