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樂成:對提振中國光伏行業的幾點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1 00:34:39  


 
  四、對提振光伏行業的建議對策

  筆者認為,通過增加研發投入、重視技術創新;控制產能、推進行業整合;鼓勵分布式發電、落實電價補貼,能夠有效地提振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

  首先,國家應該通過出台對於多晶矽生產環節技術創新的鼓勵政策以及加強針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宣傳力度等手段提升我國多晶矽企業的技術水平。政策方面,既可對於使用污染重的舊方法的企業徵收罰款,也可對於使用先進技術的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只有對技術創新有足夠的財政支持力度,使企業明確感受到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企業才有足夠的意願和能力增加研發投入。宣傳方面,政府應通過座談等形式使企業管理者以長期發展的眼光看待技術創新問題,而不是只重視短期的成本效益。先進技術的研發雖然在短期內增加了費用,且無法獲得較大收益,但從長期來看,不僅可以減少污染、契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社會成本。生產技術的提升,能夠增強國產原材料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從源頭上解決原材料依賴進口的問題。

  其次,要緩解產業鏈中游的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在行業內主動進行“去庫存”、“去產能”的深度調整。這就需要地方政府以長期發展的眼光審視行業現狀,鼓勵在產業鏈中游進行行業整合、或將資金投入到產業鏈上游的技術研發以及產業鏈下游的市場開發上。行業整合可能給地方財政帶來“陣痛”,然而地方政府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只有完善行業的退出機制,使經營不善的企業依照市場規律破產或被兼並,才能在行業內形成優勝劣汰,讓技術先進、規模合理、管理科學的光伏企業茁壯成長,也為地方財政帶來長期收益。企業自身也應當對產能進行控制、暫緩在國內建設新廠,努力使行業內形成技術、成本的競爭而非產能的競爭。此外,面對歐美國家的歧視政策,有實力的企業也可以將生產線轉移至境外,既能使企業保持競爭力,也能減輕國內的產能壓力。

  再次,國家也應當重視對於產業鏈下游光伏市場的開發。2013年2月,國家電網發布了《關於做好分布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標誌著國內分布式發電市場的正式啟動。該項政策如能得到落實,則今後個人及單位自建的光伏電站均可並入國家電網。用戶自建電站所發電量除自用之外,剩餘部分可以賣給國家電網,若能獲得補貼電價,還能得到相當可觀的盈利。這一政策對於擴大我國光伏市場具有重要積極意義。然而,與之呼應的補貼電價政策卻未能給行業帶來利好。2013年3月,國家發改委下發《光伏上網電價徵詢意見稿》,不僅大幅下調光伏上網電價,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也低於預期;《財政部關於清算金太陽示範工程財政補助金的通知》又要求對2009-2011年金太陽項目中未及時完工或發電的項目取消示範、收回預撥資金。筆者認為,雖然補貼電價的下調有助於緩解中央財政壓力、符合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的趨勢,取消對於未完工金太陽項目的補貼也能防止行業過度擴張,但在當前亟需鼓勵投資電站、擴大市場之時,這兩項政策的出台無疑打擊了行業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減緩了行業的發展速度。2013年3月,國家能源局將我國2015年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由21GW調整為35GW,如想順利達成這一目標,國家應當考慮適當上調光伏上網電價,並落實現有的電價補貼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市場的快速增長。

  五、結語

  當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斷擴張,而傳統能源的儲量相對有限,因此光伏發電作為新型可再生能源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光伏行業目前仍屬於朝陽行業。當前,中國的光伏行業正面臨全面的內部調整,在許多企業紛紛退出光伏行業的同時,也有多家大型光伏企業已經逐漸走出危機,開工率和訂單量不斷提高,預計2013年年底便可止虧。因此,只要國家能夠明確行業發展思路,推進技術革新、產能調整、市場開拓,並通過貿易訴訟以及外交斡旋幫助我國光伏企業在國外市場健康發展,我國光伏行業的提振也就指日可待。

  (本文作者鄧樂成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0級本科會計學二班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