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樂成:對提振中國光伏行業的幾點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1 00:34:39  


 
  在產業鏈上游,核心技術缺乏使中國的多晶矽原材料受制於人。技術落後的原因不僅在於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更是由於中國企業長期以來對於研發的忽視。由於矽片加工、電池製造等環節利潤穩定、投資回收期短,企業只需要簡單地投入資金、擴大產能便可盈利,而先進生產技術的研發資金需求大、風險高、投資回收期較長。對於企業而言,將大量資金投入研發所造成的費用負擔要大於原材料依賴進口所造成的成本壓力,因此大部分企業長期以來安於技術落後的現狀。先進生產技術的缺失不僅使得中國的多晶矽生產成本高於國外,也因為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了社會成本的增加。目前國內大多數高純多晶矽企業都面臨物料閉路循環和廢液廢氣污染物回收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存在四氯化矽副產品的環境污染風險。光伏發電本應屬於廉價清潔能源,然而光伏裝備的原材料卻由於技術缺失而淪為高耗能、高污染產品,這對於中國光伏行業的整體發展無疑形成了嚴重的制約。

  在產業鏈中游,也就是中國光伏行業規模最大的部分,其產能過剩的現狀源於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缺乏遠見的盲目投資。中國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關。2004年前後,光伏行業處於供不應求的形勢之下,“只要投產便可盈利”的現狀驅使著業內企業紛紛投資建廠、盲目擴張。良好的盈利狀況使得許多光伏企業成為了當地的納稅大戶,地方政府也開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光伏企業大力支持。大量的資金投入使得這一行業在數年之間由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於求,進而形成產能嚴重過剩。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由於過多的投入也已形成對於光伏企業的依賴,當危機發生時不得不為本地的光伏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政策支持,以防止其破產影響財政收入,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使用行政手段保證光伏企業資金周轉安全。地方政府與光伏企業的緊密捆綁使得光伏行業難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縮減產能的調整,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也因此顯得更為艱難。

  在產業鏈下游,未能制定有效的產業扶植政策以及現有政策未能落實是造成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難以得到開發的原因。我國擁有豐富的荒漠資源和城鄉屋頂面積,若能得到有效開發,光伏發電的市場前景將不亞於歐洲市場,然而國家對於光伏電站的建設並未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政策支持。在2013年2月之前,政府一直未能出台政策對於民間的分布式發電進行規範和補貼,民營光伏發電企業也幾乎無法得到並網發電的資格。這就意味著光伏發電廣闊的民間市場始終處於封閉狀態,整個行業只能依靠國有企業和少數大型民企支撐。此外,國家現有政策中對於光伏電站的補貼也沒有得到落實,截止2012年12月,政策承諾的對於光伏電站的補貼僅發放到2011年4月,這意味著對於成本高、利潤薄的資金密集型光伏電站而言,在近兩年的時間中只能虧損經營,其發展能力嚴重受限。相關政策未能制定,現有補貼又遲遲不能到位,使得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未能實現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