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聯盟獲得多數席位,這意味著日本政壇的“扭曲國會”時代已經結束。今後安倍想要實現長期政權的目標,關鍵還在於重振經濟。
眾所周知,“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和第二支箭,即超量化寬松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是隨著這兩支箭政策效果的消失,再加上消費稅的提高,2014年第二季度前後日本經濟將大幅度減速,2015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為了保持經濟復甦的勢頭,安倍在經濟方面的首要任務就是落實第三支箭,即長期增長戰略的各項內容。但第三支箭內容很散,250多項具體政策,沒有聚焦點,很難收到好的政策效果。拋開日本經濟的諸多長期結構性痼疾,如人口老齡化等,安倍近期面臨的棘手難題能否解決也很難說。
首先,能否如期提高消費稅是安倍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參院選舉之前,安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按計劃在2014年4月將現行5%的消費稅率提高到8%,以重建財政。選舉結束後,安倍卻一再聲稱要根據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來做最終判斷。如果按期提高消費稅,將面臨個人消費受挫、經濟夭折的風險;如果不能按計劃提高消費稅,政府信譽和日本市場信譽掃地,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其次,除在兩年內難以實現2%的目標通脹率外,安倍在長期增長戰略中提出的許多具體目標恐怕也難實現。例如,3年後要將設備投資從現在的63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1美元)提高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70萬億日元。實際上,現在日本的企業並不缺少資金,問題是日本國內並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另外,安倍叫得最響的莫過于削減財政赤字目標,具體來說是在2015財年前,使基礎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比2010財年減少一半,在2020財年前實現盈余,但未有任何具體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前提條件是:到2020年必須實現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2%、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3%的增長。在過去的20年中,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年平均不足1%,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更低。未來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下行態勢難以改變,國內工資難提高、消費難啟動,很難實現如此高的增長。高增長的前提不能存在,安倍目標豈不是天方夜譚?上述目標若成泡影,日本長期債務的不斷積累勢必使其逼近懸崖邊緣。當然還有一種可能:物價上去了,但國民收入卻不能上升,勢必會導致國民生活陷入新的困境,百姓必然怨聲載道,目前已出現這種苗頭。另外,調整能源戰略、重啟核電站,也會遭致反核勢力的強烈反對;日本雖已正式參加了TPP談判,但也難保今後順風順水……
可以說,參院獲勝後的安倍政權如履薄冰,無論哪件事處理不好,都可能導致“安倍號”翻船。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