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我們緣何誤讀香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5 00:12:48  


 
  在這樣的社會裡,知識分子要想繼續站在聚光燈下,必須通過商業的渠道,在商業上走得通,如金庸,如林夕。而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對知識分子的知識、才華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如黃沾所說,有一些文化研究者對“另類”音樂獨具好感,覺得這更有文化,但實際上這些另類歌手很多人水平可疑,一旦和職業歌手相比,就會敗下陣來:“市場經濟,在很多層面上極公平。質高者勝,質素差的,如何分眾、另類,都難持久。”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而是一個競爭激烈而又頗為公平的文化市場。這樣的市場,不見得完美,可能會遺漏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但它相比知識分子立於潮頭浪尖的威權時代,肯定是一個進步。它其實就是啟蒙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明天。王小峰們最好早做準備,以免到時候過分落寞。

  作者系青年學者

  [另一面]

  點點滴滴的隔膜

  張倩燁

  有關香港話題的最近一次網絡討論中,我再一次看到港人對自己的小文化環境與家園的珍惜。在我看來,《三聯生活周刊》的王小峰與廖偉棠、張曉舟等文化人對搖滾樂隊Beyond的文化解讀,不僅限於南方與北方的文化差別、60後與70後的代際鴻溝,更在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相不了解,深深的隔膜感。

  王小峰眼中的香港文化,帶著後殖民時期的特征—缺乏安全感,在內地青年理想破滅後的商業浪潮中稍占優勢。但在粵語文化中浸淫出來的文化人完全不認同他的觀點,廖、張兩篇長文將王小峰的文章批駁得七零八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