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指出,從道德層面來講,“馬肉醜聞”是一次嚴重的欺騙消費者事件,在歐洲遭遇經濟危機考驗、社會問題增加的背景下,類似的事件對於社會信任體系來說無疑是釋放了不好的信號,產生了消極影響。
記者在德國柏林的一家超市採訪了正在櫃台選購食品的米內曼先生,他對記者說,此次“馬肉醜聞”讓人很擔心。他贊成歐盟推出的DNA檢測計劃。“生產商有義務將肉品的成分標明,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放心地選擇。生產商的欺騙行為讓人不能容忍。”米內曼先生說,雖然有人說馬肉吃起來甚至比牛肉口感好,但馬肉中可能含有的藥物成分讓人擔心。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經營一家中餐館的夏娃女士對記者說,比利時有關部門對餐飲業的衛生安全監管“很勤快”。比如,一家新開餐館一個星期內會遭到三四次衛生檢查。夏娃認為,歐洲近期出現的“掛牛頭賣馬肉”事件說明歐洲食品供應鏈當中的中間商過多,難免會出現欺騙行為。某些黑心商家為牟利而不擇手段,把成本低廉的馬肉當牛肉賣,這是個道德層面的問題。
呼喚更嚴格法律
瑞典綠黨議員卡爾.施呂特表示,“馬肉醜聞”已經席捲歐盟16個國家。各大超市根本無法了解供應商提供的食品是否安全,而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就會降低食品質量和安全標準。在歐洲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各大超市競相打折促銷,歐盟的食品安全完全依賴生產商自己對產品的檢測。這就誘使他們違規操作,獲取暴利。
卡爾.施呂特認為,“馬肉醜聞”不僅僅是個案,也許以後會有更多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被暴露出來。瑞典希望歐盟能制定更嚴格的法律,禁止食品生產方面的違規行為,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護。通過此次事件,歐盟應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漏洞,在歐盟範圍內建立統一的法律法規。
“馬肉醜聞”發生以來,食品零售商、餐飲業人士均稱他們跟消費者一樣被供貨商欺騙了。但是,歐洲一些大型超市首當其衝受到輿論指責,輿論認為超市應該對供貨商保持更高的警惕。
德國消費者組織“食品觀察”的馬提亞斯.沃爾夫施密特呼籲提高罰款額。他對《明鏡》周刊表示,現有的法律懲罰措施沒有效果。“只有高額罰款才能阻止現在的這種大範圍欺騙行為。”
法國民調機構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該事件引起消費者對食品加工業及其產品安全的不信任,53%的人認為今後應加強原產地標識建設,95%的人要求完善相關法規與機制,以確保所有預制食品所含成分從生產到出售都有跡可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