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非公經濟中的2.8億工人
在十七大代表選舉的方案中還特別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有“適當數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工人”。
今年,十八大代表中的民營力量,除了民營企業家外,來自民營企業的工人代表也明顯增加。
當選十八大代表的李國鋒是福建特步公司一名普通的倉庫調度員,作為最基層的員工,他在這個企業打包打了17年,勤勉負責,從未出過差錯。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此生從未想到過自己能當選黨代表。“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沒有比這再高的榮譽了。”
李國鋒的老板告訴他,這比考狀元還要難。
17年前,從農村進城打工的時候,他原想著能吃飽飯就可以了。17年後,他是農民工黨員的代表,帶著他們對城市生活的訴求,與會十八大。
張希賢說:“國有企業擁有8000萬員工,包括在編的和合同制的,非公經濟組織大約有2.8億員工,這些人成為中國新型的工人階層,中共擴大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黨代表,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為了這2.8億的工人階級,為了使他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民企為什麼這樣紅?
企業家們相信,在中國的政治傳統裡,政治上的認可意味著企業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好的發展環境。無論對個人或企業,將形成一筆珍貴的無形資產。也因此,企業家們的這種政治熱情在政商關係微妙而複雜的中國,很容易遭來質疑:這是否會導致權貴與商業的結合和交易,從而扭曲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社會上也確實發生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其政治身份牟取私利的個案。“應當提高警惕,民營企業黨代表一定要實現角色的轉換,不能利用黨代表的身份為個人或企業謀私利。若不能實現身份轉換,這完全有可能發生。”
紅豆集團董事長周海江以為,良好的政商關係應該是民營企業要跟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走,而非跟政府某個官員走。
周海江對政策走向保持著極為敏銳的觀察力。他說,胡錦濤總書記的“7.23”講話,他至少看了十幾遍,他對講話中論及經濟問題的那一句“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印象深刻,並從中看到了十八大之後的整個格局。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認為,真正的企業家進入組織系統之後反而不敢亂來。
2001年開始,中央黨校應有關單位的邀請,舉辦了一些民營企業家培訓班。一時間,全國的企業家趨之若鶩。根據職能定位,中央黨校主要培訓、輪訓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後備領導幹部和理論宣傳幹部。由中央黨校對民企老板進行培訓是否合適曾在社會上引起頗多爭議。也有人質疑,老板們進入中央黨校培訓是旨在建立與黨的高級幹部溝通的渠道。
據當年參與培訓的一位教授透露,不少在中央黨校內培訓的中高級幹部投訴,這些老板們給他們帶來了困擾,他們在黨校的宿舍被老板們拜訪幾乎毫無障礙。
2008年,《黨校工作條例》頒發,中央黨校不再舉辦民營企業家的培訓班。
事實證明,即使無法躋身於高級別的政治舞台,一些企業家也會注重經營與官方的關係,以獲取更好的政治待遇。
2009年,中央高層領導曾專門作出批示,要加強非公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民營企業中,培養和壯大一支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分子隊伍。這一度成為全國各地工商聯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新當選的企業家代表們紛紛表態:“要跟黨走、聽黨話。”
甘肅大禹節水集團董事長王棟說,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想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環境中去,必須要跟黨走、聽黨話,按照黨的戰略和宏觀決策去走。
吳協恩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的父親、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始終教育華西人,要“心向黨、熱愛黨,聽黨話、跟黨走”, 最終把華西建成了聞名海內外的“天下第一村”。確立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實事求是地走華西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他的首要準則。
周海江承諾,將努力帶動更多的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