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紅色企業家:老板們如何當選十八大代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6 09:39:23  


 
  從7個到34個

  曾經,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我國的民營經濟非常疲弱。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民營經濟得以復甦並逐步發展。

  更大的轉變發生在1992年。是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非公經濟在中國蓬勃發展,並在國民經濟全局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漸漸地激發了民營企業家們參政議政的熱情,他們參與角逐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並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然而,“黨內關於民營企業家能不能入黨、能不能讓他們成為紅色商人的問題,始終帶有一種左的傾向,認為他們帶有剝削階級的嫌疑。”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說,一直到了1999年至2002年間,中國共產黨才提出了民營企業家入黨的問題。“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黨對民營經濟的重視程度和認識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

  真正的突破源於2001年7月1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這個講話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把民營企業主定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承認了他們勞動者的身份,要求在政治上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2002年,黨的十六大對黨章作出修改,把黨章中黨員發展對象裡的“其他革命分子”修改為“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雖未明確指出民營企業主可以入黨,但大會通過的報告列舉了因社會變革而出現的社會階層中,民營企業主成為六大新社會階層之一。

  而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江蘇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森達集團董事長朱相桂、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浙江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重慶南方集團董事長孫甚林、廣東金潮集團董事長劉思榮等7位民營企業家,在黨章作出修改之前,便以十六大代表的身份代表這一社會新階層的先進分子率先亮相。

  這在當時,曾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議論。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重大信號,執政黨對民營經濟的態度越來越開明和開放。外媒評論:中國義無反顧走向“富強”。

  在中央政策的鼓勵下,民營企業老板們的入黨熱情進一步釋放。雖然仍較發展一般的黨員嚴格,但各級黨委對優秀的老板入黨問題的態度日漸開放。根據張希賢的估算,在現有的企業家黨員中,接近一半的人在發跡之前已經是黨員,這批人大多數從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下海。

  “入黨就入了18年!”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對此鍥而不舍。最終,他在200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年,中央發展黨員工作會議,要求廣泛吸收非公企業主入黨。

  3年之後,他等來了更好的政治時機。

  2007年,在十七大代表選舉的方案中要求,“要有適當數量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黨員”,簡稱“雙新組織”。民營企業家代表於是成為“雙新組織”代表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年,梁穩根、周海江、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17位民營企業家當選十七大代表。

  2012年,黨的十八大,這一陣容擴大到了34個。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說,這足見中國共產黨對於民營經濟的重視,說明黨對民營經濟本身高度認可,也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家有機會參與到黨的最高決策過程。

  周海江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階層的政治“參與感”越來越強,民營企業家也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有機會參政議政、反映民營企業家的呼聲,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過程中不至於被邊緣化,將有利於民營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黨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民營企業發展的脈絡、要素和結構,使非公經濟的發展更有利於黨的領導。”張希賢說,這標誌著黨領導著力點的轉變。“十八大之後,民營企業會進一步獲得大發展,和國企共同推進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在張希賢看來,非公經濟奮鬥到今天,占了舉足輕重的多半邊天下,黨代會應該增加他們的代表席位,給予應有的政治地位。而黨也需要更加廣闊的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