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各地投資大手筆:穩增長還是秀政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3 09:04:02  


 
  縣域經濟崛起拉動中國“內需”

  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投資比例較高,這似乎正在形成共識。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最近表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刻一定程度上需要“凱恩斯主義”。他認為,要走出全球經濟困境,就應增加投資,尤其是那些能消除瓶頸、增加生產率的投資。他在公開場合讚揚去年11月G20峰會達成的首爾發展共識,因為其中重要的一點即為基礎設施建設。

  在該次峰會之後,新加坡與世界銀行共同召開東亞基礎設施融資高層會議。在會上,新加坡準備用主權基金承諾5000億美元的東亞基礎設施發展資金,支持東亞基礎設施發展。

  林毅夫將類似舉措與二戰後美國在歐洲實行的“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稱如能設立更多這樣的基金,將可望為全球經濟復甦奠定更牢固的基礎。他堅信中國經濟在未來長時間內仍會以投資為主,並且可以保持GDP增速8%20年。

  事實上,如果仔細查看各地方的“4萬億”計劃,其側重點並不相同。在中西部地區,“鐵公雞”類的基礎項目偏多,這是因為這方面本來在偏遠地區就“欠賬多”。而東部省份,把投資方向主要選在市政、公共設施等有關民生的項目上,東部省份多年來集中精力建工廠搞外向型經濟,回歸公共建設也相當於是“補課”。

  梅新育認為,在國內成本上升、傳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出口訂單流失等壓力下,中國迎來新的、範圍更廣泛的全面產業轉移與升級時期。在微觀層次,向中西部布局生產已經在企業界蔚然成風;在宏觀層次,中西部地區在全國經濟中所占份額逐步提高。

  比如,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2007~2010年間,東部地區占比從48.1%下降到42.7%;中部地區占比從20.6%提高到23.2%;西部地區占比從2004年的19.8%提高到2007年的21.0%,進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22.8%;東北從2004年的8.1%提高到2007年的10.3%,進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11.3%。

  從工業生產總值來看,2007年~2010年間,東部地區占比從57.8%下降到52.9%;中部地區占比從18.2%提高到20.3%;西部地區占比從2004年的13.5%提高到17.8%;東北從2004年的9.6%下降到2007年的8.7%,2010年回升至9.0%。

  他的結論是,我國投資產生的新供給和新產能具備較強的需求,國內市場的消化能力遠遠超出一般的估計。同時,近年來,隨著產業轉移的推進,中、西、東北部地區發展迅猛,進一步化解了固定資產投資賬面數據過高的問題,因此,“當前中國投資率未必過高”。

  經濟學家李才元認為,在外需不振的大前提下,中國經濟正轉向“內生性循環”,完成這個重大戰略轉型,必須統籌協調投資和消費這兩駕馬車。如果說上一輪經濟增長,主要由中央政府牽頭推動,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實現“軟著陸”之後的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讓地方經濟唱主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