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八百年老村空心化:村莊被打工潮掏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9 17:05:11  


微博上層廣為流傳的照片《弟弟要睡了》,講的是鳳凰縣山江鎮好友村小學課堂上,正在聽課的姐姐急忙抱鬧困的弟弟。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幹農活,所以女童帶著弟弟上課,因為營養跟不上,小男孩的頭看起來比較大。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出廣州,沿廣從路往北30公里處有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叢化市太平鎮鄧村和菜地--村就在這附近。這兩個約800年歷史的村落在改革開放30年來,經歷了分田到戶、種販農產品、外出打工或者創業,30年裡,村裡樓房就像地裡的果樹一樣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但人卻越來越少。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他們去深圳近,去廣州更近,最近的是從化市區。像許多農村一樣,這兩個村子也面臨著嚴重的空心化,即使它們處於改革前沿的廣東,也沒有特別地例外︰村民也像候鳥一樣在城市與村莊間遷徙,只不過他們的路程比內地農民工要近得多。
 
  菜地--村舊村需要再往裡走,那兒有個池塘,然後一片低矮的舊屋赫然出現。從新村過來,你會覺得眼前這片老房子顯得極不協調,帶著歷史的陳舊感,遇到小孩子不聽話,村裡的媽媽就會說︰“再哭,就把你丟到老屋裡去喂老虎!”
 
  社會學學者通常把“空心村”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村建設規劃不合理導致新村包圍舊村的“空心村”;另一種則是由於農民工外出打工導致的經濟學意義上的“空心村”。就這兩個村莊而言,它的“空心村”現象有前一個原因導致的明顯地貌變化,又由後一種原因助力加速。
 
  財叔的大兒子花100多萬元在街口鎮買了最好的商品房,財叔不太認同,他覺得將人生放在一套房子上不值得。為此,父子倆還爭論過,他和老伴希望兒子回村裡建房,他們認為村裡建房便宜,而且空氣好、住得舒服,兒子卻已經習慣了城裡的生活。
 
  800年的老村,30年變空心
 
  鄧村和菜地--村緊鄰分建路兩側,鄧村靠西,菜地--村靠東。在路邊可以看見菜地--村的牌坊,村子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部分,一是30年來新建在外圍的新村,另一部分則是一個完全廢棄的舊村。
 
  沿著新村的大榕樹走去,3位老人抽著煙不發一言,他們的對面是村裡最“繁華”的地段———小超市。舊村需要再往裡走,那兒有個池塘,然後一片低矮的舊屋赫然出現。從新村過來,你會覺得眼前這片老房子顯得極不協調,帶著歷史的陳舊感,遇到小孩子不聽話,村裡的媽媽就會說︰“再哭,就把你丟到老屋裡去喂老虎!”
 
  鄧村沒有牌坊,一座鄧氏宗祠是這裡最主要的建築,圍繞宗祠的便是鄧村的老村。這個有800年歷史的老村,曾經住了幾十代鄧氏族人,在短短的30年時間裡,也像菜地--村的老屋一樣空無一人,只剩斷壁殘垣與野草。
 
  在明弘治年間從番禺劃分出來的太平鎮已有500年歷史,目前它有3個居委會和33個村莊,無論是鄧村還是菜地--村或者別的村;無論是老屋與新村水乳交融,還是新舊涇渭分明,這裡每一座村莊都或多或少有“空心”現象。
 
  社會學學者通常把“空心村”分為兩種︰一種是農村建設規劃不合理導致新村包圍舊村的“空心村”;另一種則是由於農民工外出打工導致的經濟學意義上的“空心村”。就這兩個村莊而言,它的“空心村”現象有前一個原因導致的明顯地貌變化,又有後一種原因助力加速。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布穀”三下鄉團隊在2011年暑假對這兩個村莊進行調研後得出結論︰造成兩村“空心”的原因包括“舊房屋空間小,房屋質量差,無法滿足村民的居住要求,並且存在跟風現象”、“缺乏資金,無條件考慮舊房屋問題,但是大多農民希望能夠統一規劃整理舊村落”以及“舊房屋是共有財產,難以整治”。
 
  團隊中“幸福新農村”調研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外打工,人流外出”是造成空心村更為重要的原因,特別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講。他們調查的結果顯示,因外出打工,鄧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5年的2700元上升到2011年的4800元,增長了約77.8%。
 
  荔枝讓從化農民打工潮晚了3-5年
 
  “現在種地種不出糧食,我們還要買米吃!”75歲的鄧恆良老人感慨萬端地說。鄧村236戶人、菜地--村600戶人,上世紀80年代初之前,這兩個村莊的田地也以水稻為主,如今幾乎家家都守著土地卻買米吃。
 
  1981-1982年左右,從化農村分田到戶,鄧村平均每人分到8分到1畝地,前鄧村村支書鄧妙財家6口人分得4畝多地。鄧妙財將3畝用來繼續種田,其餘的種蔬菜和花生,花生用來榨油,實現了自給自足,但想要有更多的收入,農民還得想別的辦法。
 
  種植經濟作物是那個時代農村最普遍的方式,鄧村和菜地--村選擇了種植果樹和養豬。他們先後小規模地種過橙子、桔子,但種了沒多久橙子價格就跌下了,大概在1985-1986年左右,荔枝的價格開始逐步升溫,並因請客送禮風盛行而水漲船高,人們紛紛開始改種荔枝,開始是農民自己種,後來是政府號召農民種。
 
  90年代初左右,桂味最高賣到過30元/斤。因為荔枝,20年前的鄧村和菜地--村村民生活水平在從化名列前茅,荔枝貴的幾年裡,連村委的收入也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年收入達到20萬元,這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
 
  到了1995年左右,隨著交通發達、蔬果的儲運技術提高,全國的水果從四面八方湧出,從化的荔枝也開始變得不值錢起來,價格應聲而跌,近幾年更是跌到了幾毛錢。每種100斤荔枝需要100-200元成本,以目前的價格,種荔枝絕對是個賠本的選擇,已經變成了果園的土地因為施肥、打農藥,有些變得板結,有些改變了灌溉系統已經不再適合改農田,鄧村和菜地--村的農民們開始了無地可種的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