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變遷,別不拿村長當幹部
鄧永新很幸運,也吃過很多苦,最終在土石方生意上聲名鵲起,成了村民眼中的成功者———有錢人。2011年,他就任菜地--村村長,每天上午到村委上半天班,“像我這樣認真的村幹部可不多!”他自我評價是,還想為村裡做點事。記者在太平其他幾個村走訪時發現,大多數村莊的村委都大門緊鎖,能夠像鄧永新一樣即便只上半天班的村幹部確實很少見。
而在30年前,財叔當村官的時候,可是天一亮就出現在村委裡面的,每天都和村民在一起勞動。大辦公社的時候,大家都靠下田勞動賺工分,每10分算3毛錢,作為大隊幹部,財叔每年可以得180元,相當於3個勞動力。
而鄧永新不僅沒要工資,還要往村委財務倒貼錢,“我上任不到1年,已經倒貼了十幾萬!”他說,現在村委會年收入才2000元,村委成員的工資都遠遠不夠,更不用說其他開支,村委會年收入在8萬元以下的就是貧困村,菜地--村就是省扶貧項目中的對口扶貧村,與之對口的移動公司至今沒給過一分錢,公司老總連見也不願意見他,讓他很是郁悶。
既要貼錢,還要去求人,這種事為什麼鄧永新肯幹?他的解釋是,想做點事。雖然在表面上現在的村委越來越沒錢,但隨著外出打工農民的財富積累,他們對政治資本的需求也開始積累。以前村長沒人做,現在則搶著做。“花幾百萬也要買回來做。”鄧永新說,主要是說出去有面子,而且現在農村常住人口少,當個村長也沒有什麼太多事,有事才回去處理一下。
以前選村長,靠村民選舉,候選人靠的是威信,現在回去當幹部基本上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錢,而且現在的情況成了“有了錢自然就有了面子”,不然說的話誰也不聽,整個菜地--村兩三千人,過去最有面子的是一些太公,但也僅限於那一房,不是哪裡都吃得開。所以,“有錢”的鄧永新回到村裡選舉也很“有面子”,他以超過半數的票數獲選。對此,他頗感自豪。而處理村中矛盾的方式方法,他感覺和過去比倒沒有什麼變化,道理和人情這兩個儒家規範,在農村依然是秩序治理的兩個最重要的標準。
如今,鄧永新不僅是菜地--村的村長,也是從化的人大代表,這樣的身份讓他獲得了生意上無法獲得的人際機會和交往圈子,他正在計劃著開展其他的生意。不僅如此,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從化的村莊已經逐漸顯示出了其土地價值,如果哪個開發商看上自己的村莊,搞個合作開發建度假村,村委會的收入就不會只有一年2000塊了。
正因為地處珠三角發達地區,這些處於城市化框架之內的“空心村”已開始顯現出其土地價值。鄧永新對於菜地--村的未來非常看好,他認為在三舊改造的背景下,菜地--村在從化的村莊裡,算是條件比較好的,無論是交通,還是地理位置,都適合“三舊”改造,他非常肯定地說︰“這裡很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