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投資者當傻瓜”背後的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1 14:17:14  


股市大跌,投資者傷心失望。
  5月7日召開的全國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義正辭嚴地指出:“把投資者當傻瓜來圈錢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郭主席如此慷慨激昂之語,既是對現場券商的嚴厲警示,又是對廣大投資者的信心注入。但是,在讚賞郭主席立場鮮明之餘,我們有必要對“把投資者當成傻瓜”進行邏輯推理,分為三個小命題進行探究,以期對郭主席此語進行閉環式思考。

  其一,投資者是“傻瓜”嗎?縱觀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成立22年來,就參與證券投資的人群而言,不僅早期參與者絕大多數是“人精”,即使以當下5000萬股民而論,其無論是知識結構、適應能力還是收入水平,整體水平亦遠超過當下社會大眾的平均水平。所以說,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絕對不可能是天生的“傻瓜”。可是,在證券投資的實踐中,22年來虧損人數占比卻高達90%以上,僅去年股民人均虧損額即高達4萬元,虧損人數占比、人均虧損額均如此之高,又充分說明了我國投資者是“傻瓜”。此悖論變相表明,中國證券市場還存在更加“精明”、與一般投資者互為對立的群體,且這兩個群體之間實質遵循的是“博傻”遊戲規則。

  其二,投資者如何成為“傻瓜”?在實質淪為“博傻”遊戲場的證券市場中,自然是資源多、隱蔽性強的一方占有絕對優勢。以此而論,當下證券市場,必然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券商(含其他中介機構)更為強大,他們既可以協調動用更多的資金、權力,短時間內衝關上市、拉抬發行價,又慣用虛假報表、重組概念等製造個股“利好”消息,無節制地圈錢抽血。更為重要的是,在某種情況下,他們還可以唆使銀行、公募基金等所有權相對缺失的資本為自己抬轎子,甚至其力量強大到可以游說或改變相關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