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投資者當傻瓜”背後的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1 14:17:14  


 
  在這種力量過於懸殊的市場博弈之下,投資者無論是選擇價值投資、還是選擇短線投機,其絕大多數仍然無法避免陷入“圈套”之中。由此觀之,投資者並非是天生的“傻瓜”,而是與大股東、券商(含其他中介機構)相比力量過於弱小,是面對不公平證券市場卻又無可奈何的“傻瓜”。

  其三,“博傻”規則何以形成?證券市場本應以資源配置最優化為宗旨,市場化規則和務實功能監管則是確保此宗旨實現的兩大支撐。但是,回顧我國22年的短暫證券市場發展史,我們會發現,1990年底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本身就肩負著“國企脫困”的任務,這一任務甚至在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相對告一段落之後,仍然在國企上市、重組、增發以及發債等環節中屢見不鮮。在“始亂”之外,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擴大,形色各異的權貴資本亦踴躍參與其中,瘋狂分享股市盛宴。而面對資源配置嚴重失衡的證券市場,監管層除偶出重拳“殺雞儆猴”外,不僅沒有形成系統的功能監管體系,反而屢屢逆市場化而行之,對證券市場施以直接調控以“維穩”——事實證明,證券市場如此形成負循環反覆,幾乎每次均會演變為投資者的再度受傷,“博傻”遊戲規則在這樣的負循環反覆中,更是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改變,反而呈現出種種自發強化的跡象。

  對證券市場而言,可怕的不是“把投資者當傻瓜”,而是“把投資者當傻瓜”卻能屢屢得逞、並以此謀取暴利。因為,投資者不可能永遠甘當“傻瓜”,當他們對證券市場的治理徹底喪失信心,選擇大規模離開市場時,為人刀俎魚肉的“傻瓜”則必然越來越少,而證券市場亦會因此持續萎縮。這種令人堪憂的結局,我們從近5年宏觀經濟面與證券市場表現的嚴重倒掛即可感知。

  而要真正“不把投資者當傻瓜”,監管層則必須強化功能監管體系,對自以為“精明”的違規利益群體真正零容忍,用事實證明“把投資者當傻瓜”的自己才是“傻瓜”。與此同時,當下已然啟動的新一輪股改,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市場化改革方向的大步前行,而不是又一次政策市堆砌的短期繁榮。(時間:5月11日 來源:國際金融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