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機構熱衷投機成A股毒瘤 中小股民變“提款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1 14:03:37  


漫畫:大家都很牛
  一直以來,機構投資者熱衷炒概念、炒題材同A股市場的大環境、機構投資者的構成以及其本身缺陷密切相關。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機構熱衷投機嚴重扭曲了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應當從制度上改變證券市場的大環境,從而引導機構投資者轉向長期價值投資。

分析 機構緣何偏好投機

  頻繁的發起或者參與各種題材概念的炒作,投資行為短期化、散戶化,把普通投資者當成了博弈的對象……原本被管理層寄予厚望能夠穩定市場、平滑市場波動性的機構投資者,為何在A股如此熱衷於投機呢?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宮玉鬆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機構投資者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機構,必然具有內在的逐利性、投機性及其它缺陷,必然具有由於委托代理關係帶來的代理風險及道德風險。

  宮玉鬆表示,2007年開始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機構投資者充分表現出貪婪、自私、投機。它們一方面通過過度創新埋下金融危機隱患,一方面參與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投機,導致巨大損失,多家國際大投行、保險公司倒閉或被接管。

  A股市場本身長期以來缺乏投資價值,制度不完善才是助長機構投資者大肆投機的根本原因。

  “這個市場(A股)是一個沒有長期希望的市場。”著名經濟學家韓志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美國的市場是一個有價值投資的市場,大盤怎麼跌,有的股票還在漲,但中國市場向來齊漲齊跌,沒有一只股票能夠幸免。

  他認為,中國股市基本是一個行政化的市場,多年來資源配置是失敗的。“在中國,不可能產生巴菲特,因為這個市場不可能使長期投資者受益,在中國股市,只能做投機,不能做投資,做投資者必敗無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