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關係快速發展改變了兩岸的社會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2 00:50:07  


 
  觀察過去一年來台灣的選舉過程,可以看到台灣民眾在兩岸關係方面的訴求有兩項核心內容,一是確保台灣的主體性,二是與大陸保持各個層面的聯繫。民眾的訴求制約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政策主張,一旦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的政策主張背離了民眾的訴求時,民意就會做出反應,修正政治人物的政策。以台灣民意在兩岸關係上的訴求為標準衡量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可以看到在競選過程中,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都出現向主流民意靠近,走向中間的趨勢。從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在選舉中的表現觀察,一方面,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在民意的壓力下進一步向本土化方向發展。馬英九在提出“和平協定”後,接著提出了“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個前提,承諾“事先公投”等十項保證。隨後又首次提出“台灣也是我們的‘國家’”的說法。但是,另一方面,國民黨仍然堅持“九二共識”,堅持與大陸保持在法理、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的聯繫。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最終贏得了半數以上民眾的支持,贏得了選舉的勝利。從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表現來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表現為堅持台灣主體性有餘,而保持兩岸在各個層面的聯繫不足。雖然在此次“大選”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同樣做出了一些調整,不再仇視大陸,不再挑起“統獨”對抗,接受“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接受兩岸簽署的ECFA等16項協議等。但是,民進黨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憲法架構”,不願承諾保持兩岸之間存在各項聯繫。民進黨現階段的兩岸政策與台灣的主流民意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民進黨蔡英文再一次在“大選”中落敗。

  台灣的主體意識是台灣民意在兩岸關係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訴求。但是,從理論上分析,所謂的“主體性”、“主體意識”在當今的政治生活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不同層次的表現。在兩岸隔絕與對立的社會形態中,由於缺乏兩岸的聯接,台灣的主體意識就會走向極端,成為“台獨意識”。但是,隨著兩岸共同社會基礎的加深,台灣主體意識的內涵也將會有更加豐富的表現。

    深化兩岸經貿領域的合作
    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強化兩岸共同的社會基礎

  台灣“大選”結束後,國民黨人馬英九在勝選當晚的國際記者會上強調:“兩岸對話秉持‘先急後緩、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原則,這個做法三年來運作正常,未來也將會依原則,在‘九二共識’下循序漸進”④。並且,針對哈佛大學教授孔傑榮期許馬英九未來4年對兩岸和平做出重大貢獻,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馬英九在1月20日出席台北市選後感恩茶會時回應表示,“他不會為了要爭取一些不切實際的名聲,而來推動一些有害台灣‘國計民生’的政策”⑤。

  同樣,2月10日,中共中央台辦與全國台企聯進行新春聯誼時,王毅主任指出,“面對新形勢,我們將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繼續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不僅要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面,更要鞏固深化兩岸關係改善發展業已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積極進展。經濟合作仍是今年兩岸關係的重點,同時我們也將拓展兩岸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瞭解,不斷融洽彼此的感情,不斷築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當然,我們也願意著眼未來,不斷為破解兩岸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難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