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廼強:中國模式 別無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3 00:16:52  


 
  就算是研究“中國模式”的學者中間,對“中國模式”這名字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多對“模式”兩字有不同程度的保留,認為模式正在發展中,稱之為“經驗”、“道路”等會更加合適。這一困擾,是十分基本的,因為研究“中國模式”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沒有合適的語詞可用。研究“中國模式”,就是要開拓性的深索和研究西方人文和社會科學中的盲點,我們要重頭開始開發一套新的語詞。世上不少學者,終其一生,能提出一個新概念,新語詞,已經很了不起。我們現在要求整整一套新概念,新語詞,難處可見。

  我也是讀西方社會科學出身的,因而很不自覺地便被西方無所不在的文化霸權所牽引。“中國模式”既然要回歸我國國情,養份也只能主要依靠我國的傳統文化。很不幸,自“五四”以來,我們千方百計的連番摧毀傳統文化,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如今再慢慢讓她康復;要是還要求她輸出養份,有如向窮鬼借錢,不但困難,更所得不多。惟今之計,讀西方社會科學的只有努力惡補我們的文史哲,尤其是多學習血脈從未斷過的海外新儒家。如歷史看錢穆,哲學看牟宗三、唐君毅等,當大有收獲。

  儘管如此,“中國模式”的雛形已經打造出來了,最廣泛被接受的,是張維為的《中國震撼》,它已經成為去年內地的暢銷書之一,香港也出了繁體字版。不管你肯定或者否定“中國模式”,這本很易讀的入門書都值得一讀。

  “中國模式”的元素中,我用得最多的是有別於“民意”的“民心”。“民心”(或者“人心”),是我國一個十分傳統,深入民間,一說人人都懂的概念。我國的良政善治,講求順天應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不是天天追着飄忽無比的民意走。這一道理,中國人大都很容易接受,但是你試跟外國人說,首先就很難把“民心”“人心”這詞準確翻譯,不信,你翻譯一下試試看;而且解釋老半天他們都不會明白。基因不同,中西文化鴻溝,就明擺在這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