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人和內地人沖突是假議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2 00:50:07  


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
  中評社╱題:香港人和內地人沖突是假議題 作者:劉廼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港人的怨氣背後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日董建華就職第一屆特首。他的就職演辭中有以下傳頌一時的名句:“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時移世易,十五年後的今天,他的演辭應該修改為“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主次已經徹底改變,而且事實上,還有不少市民感覺“國家好,香港不好。”

  整體而言,香港於回歸之後不久,便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並且引爆了房地產泡沫,之後出現了連續60個月的通縮,和上百萬負資產戶,再加上禽流感、SARS等,苦不堪言。香港的人均GDP要到2010年才回到1997年回歸前的水準,但收入和資產的分佈卻遠遠差於當年。不少中產階級走向下流,成了“M型社會”,以簡單的“貧富懸殊”來形容,已經顯得不當,簡直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對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絕大多數市民來說,他們的整體感覺就是今不如昔,“國家好,香港不好”,自己不好,這已經十分難受。尤其是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之下,一種病態的本土意識,油然而生。這方面,我早於去年三月和四月便於本刊作初步的探討。①

  對許多市民來說,每天眼巴巴的看著以前看不起的窮親戚,今天趾高氣揚的大批湧來香港,在消費場所中享受優於一般本地人的待遇,心理更加難以平衡。因此便出現春節前圍攝尖沙嘴D&G旗艦店的事件,和春節期間香港人和內地遊客因遊客小孩於地鐵車廂內進食而引起對罵,港人拉停地鐵列車,要求保安人員介入;事後北大孔慶東教授大罵部分港人是“狗”,香港和內地網上熱論,香港方面更有人乘機到中聯辦示威抗議。

  說到底,這些沖突都只是表象而已,底下是香港人和內地人之間更加實在的利益沖突。過去幾年,大量內地人來香港跟本地人爭職位、爭學位。而“不是猛龍不過江”,來的都是內地的優秀分子,一般本地人都爭不過他們。不說別的,中環這個首善之區,滿街都是說普通話的,早就有人戲稱這是“解放區”了。

  就以本來是來港消費,支持香港經濟的以千萬計“自由行”內地遊客,對一些本地人來說,他們是來香港搶奶粉、搶名牌、搶住宅單位。當中利益沖突最明顯的,就是內地孕婦來香港產子,搶貴了私家醫院的醫療費用,更搶光了公立醫院的產床。尤其是今年是龍年,嬰孩出生率突然大增,這矛盾更加突出,加上今年九月是立法會選舉,政客們紛紛以此造勢,組織孕婦示威,媒體煽風點火,連“獨港”、“港獨”都已經拋出來。“雙非(父母都非港人)孕婦來港產子”即時成了特首選舉的一個熱點,好不熱鬧。另一方面,在香港和內地,有更多善良的同胞不希望見到沖突加劇,抱著傳統的“一人少一句”的態度和稀泥,嘗試為情況降溫。

  需要指出的是,不論“本土意識”、“獨港”、“港獨”,說到底都是虛假議題。很簡單,要是港人真的那麼不喜歡內地遊客,你有沒有聽過任何一個“憤青”要求停止讓內地遊客訪港?沒有。我可以斷言,要是任何一個政客提出這要求,他會即時死亡。有“憤青”荒謬的指出,香港從廣東買水的價格比海水化淡的成本還要高,首先我們不知道他是如何計算出這個結論的,而退一萬步說,那我們香港就建自給自足的海水化淡廠唄,立法會願意撥款嗎?哪一個區的區議會願意同意政府在本區修建海水化淡廠?修建海水化淡廠,談何容易!

  於反高鐵的高潮中,曾經有“憤青”聯署一份政治廣告,宣稱香港可以不靠內地,在香港發展農業自給自足,提供大量就業,十年之內可創值四十億云云。這些“憤青”們連起碼的數字觀念都沒有,以為四十億是很多錢,殊不知政府一年的盈餘已經是這數字的近十倍。這一宣言成了一大笑話,以後都沒有人再提及了。

  但這裡隱涵著一點自明之理:香港離不開內地。同樣道理,內地即便出於各種原因和考量,也不會丟棄香港。這一點,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因此,有可見的將來,不管前路有什麼障礙,中間出現什麼事件和折騰,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壞不到哪裡,彼此都在互相適應,總的方向還是融合。

  所以,香港作為一個九成靠服務業支撐的開放形經濟,要是沒有“自由行”旅客,起碼有數十萬人失業。香港能搞什麼排外的本土意識?憑什麼去搞?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如不能讓廣大市民都能分享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的紅利,反而讓為數不少的人受損的話,怨氣就會以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出來,排外的本土意識只是其中的一個表達方式而已。

  特區政府有責任撥亂反正

  就以矛盾最尖銳的“雙非孕婦”為例,這其實絕對不是本地人與內地人的利益對立,而是特區政府長期管治失敗的結果。首先,雙非孕婦在香港生產的嬰兒,能自動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追溯源頭,是香港終審法院不理在內地跟《基本法》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說明》清楚的表述,和妄顧人大釋法,所引致嚴重錯誤判決造成的惡果。過去十多年,特區政府有各種的方法去扭轉它,至少作出補救,但它沒有這樣做。

  最簡單而徹底的方法,就是由特區政府出面,提請人大釋法,但她過去沒有這樣做,今天仍然不打算這樣做。原因只有一條,因為人大釋法這今天已被終審法院接受的憲制措施,因為過去已被反對派妖魔化,政府不想冒風險,做“引進中央介入”的醜人。今天臨近屆末,特區政府更採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跛腳鴨”心態,不想有任何作為。特區政府的猶豫,使到反對派更加放肆,他們最近爭取的已經不是解釋《基本法》,而是升級到要修改《基本法》。其實《基本法》根本沒有問題,問題只出於有人故意誤解,所以解決的方法不是修改《基本法》,而是作出正確的權威解釋便可。

  特區政府不求釋法解決問題,也可以在邊境、醫院等設置十分嚴厲的行政措施,杜絕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但她同樣沒有這樣做。再求其次,特區政府可以不開放公立醫院給雙非孕婦,並且規定私立醫院要投資深切治療部等配套設施,避免雙非孕婦跟本地孕婦爭產床和深切治療設施。但她也沒有這樣做,特區政府長期大開中門,結果弄到內地產子仲介公司成行成市,今天孕婦鬥孕婦,本地人鬥內地人。今天這個局面,特區政府要負責,將來要解決這問題,同樣是下一屆政府的責任。

  解決如“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出路既如上述。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看,香港回歸祖國,是一件大喜事,大家都要從中得益,“一國兩制”才會越搞越興旺發達,台灣同胞才會見獵心喜,擁抱和平統一。不幸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而當中一個十分主導性的原因,是特區政府施政不當,弄到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青年人沒奔頭,置業興家永遠無望,焦躁的市民成了大多數,他們於找不到出路之餘,自然會胡思亂想,錯誤地把矛盾指向內地,種種奇談怪論自然會有市場。

  針對問題的關鍵,下一屆特區政府有責任撥亂反正,盡量讓廣大市民都能分享到回歸的紅利,感覺到今天比前朝幸福,“一國兩制”是雙贏的事情,最終就不存在香港人、內地人的問題。本土意識當然還會存在,但那只會是愛港愛家那種健康不排外的本土意識,是值得鼓勵的本土意識。

  ①劉廼強:感覺構建現實?《中國評論》2011年3月號;以“中國模式”蒸發本土意識,《中國評論》2011年4月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3月號,總第171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