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在美第二代華裔身份認同情況調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4 09:56:20  


 
  嚴女士充滿憂慮,她說:“我真擔心有一天女兒也會跟我說,你離開我的生活吧,你講的英語我都聽不懂!”說這話的時候,嚴女士音調低沉,聲音弱到幾乎聽不見。在美華裔身處錯位文化氛圍,故土習俗文化與客居國的差異難以撫平,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身份成為他們最大的困惑。嚴女士講述的女兒的故事,堪稱一部分美國二代華裔的鏡像,非常具有代表性地體現了混血華裔的身份困惑及其所面臨的文化認同危機。

  “我不要做美國人”

  記者第一次見婧婧的時候,她還在上高中,穿著打扮跟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頗有幾分神似。當時心裡就充滿了疑問,怎麼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女孩,會這麼具有“中國特色”?在後來與婧婧的爸爸田向章進一步的交往中逐步了解到婧婧的故事。

  田向章大學一畢業,就和太太到了澳大利亞,在悉尼大學分別攻讀博士。1993年,向章夫婦在澳洲生下了寶貝女兒,向章的父母專程到悉尼,幫著照看孩子,婧婧的名字,都是爺爺取的。孩子滿100天後,因為老人不習慣澳洲的生活,並且為了讓向章夫婦能專心學業,帶著3個月大的婧婧啟程回國。這一別,夫婦倆兩年多沒有見到女兒。

  在一家星巴克,向章啜了一口拿鐵,語氣中充滿愉悅地說道:“等我和太太拿到學位回到老家見到女兒時,婧婧已經是滿地亂跑的小姑娘了,爺爺奶奶教育特別好,女兒見了我們就能喊爸媽,我們可高興了。可是接下來,問題就來了。”

  向章夫婦當時已經分別被達拉斯一家銀行和投資公司聘用,本是要回老家接女兒到美國的,但婧婧死活不肯離開爺爺奶奶,而老人也很不情願讓婧婧走。於是夫婦倆只好先到美國安頓好,以後才接婧婧到美國上學。可是,自打第一個暑假起,婧婧每年都要回中國跟爺爺奶奶過暑假,直到2008年爺爺奶奶先後在半年內離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