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在美第二代華裔身份認同情況調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4 09:56:20  


 
  1995年年初,田醫生和太太都在忙於攻讀學位的時候,大兒子威廉“不識時務”地來到了人間,本該高興的夫婦倆抱頭痛哭。在中國雖談不上養尊處優,卻也衣食不愁,但在美國連填飽肚腹都成為每日要頭痛的問題。這其中,既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有學業緊張帶來的的壓力。田醫生不無愧疚地回憶說,威廉的出世,似乎並沒有被歡迎,因而自然也有不少虧欠。

  田醫生說:“後來條件好了,反而對這孩子有些溺愛。所以兒子不像小他5歲的女兒一樣乖巧聽話,骨子裡面有很多叛逆。”

  威廉並不認同父母傳統“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和所有華人一樣,林醫生夫婦希望威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上名校、作白領、出人頭地。而威廉則認為,他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未來,在學校成績非常好,卻聽不進父母“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訓導。他的同學都說他“只會數學”,並且嘲笑他不善運動。因而個頭不到1米8的威廉近乎瘋狂地痴迷於籃球,並希望以此對抗對華人少數族裔的偏見和質疑。為此,他與父母矛盾重重。

  威廉內心的掙扎,促使他刻苦地訓練,過人的彈跳和超准的投籃,證明了自己的籃球才能毫不遜色於白人或非裔美國人,不負眾望地入選校籃球隊。在一次訓練中,一名非裔用侮辱性的字眼和肢體語言辱罵他,威廉當場和這名非裔學生發生打鬥,並被聞訊趕來的警察帶走。

  林醫生說:“我把他從警局帶回家後,他幾乎3個星期沒有說一句話。我們只能送他去看心理醫生。”

  事後,威廉對父母說:“我知道我是中國人,所以我不願意被別人看不起。”這次事件使威廉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身份和歸屬。威廉的心理醫生說,如何理解孩子面臨身份認同的問題,值得新移民認真考慮,孩子作為第二代,尋求歸屬感的掙扎,往往不易被察覺,但卻可能造成終身的傷痛。像威廉這樣的案例雖然顯得有點極端,但華裔孩子類似的情況,卻並不鮮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