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地方政府與銀行:危機重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5 13:15:21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自1978年中國改革之後,中國的經濟重心下移,各級地方政府在整個經濟活動中開始扮演十分活躍的角色。雖然,央企在1990年代末期的崛起,引發了中國整個經濟在結構上的某種變化,但從整體上,各級地方政府仍然是經濟活動的核心,是中國經濟增長第一號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在這個意義上,中央政府常常掛在嘴邊的所謂宏觀調控,實際上經常是在調控地方政府。
   
  土地財政的誕生

  據南風窗報道,組織經濟活動,必然要有掌握和調動要素資源的能力。在1990年代初期,由於國有銀行的負責人屬於當地政府管轄,銀行便成為地方政府予需予取的出納部門。這種格局在1990年代初期,引發了巨大的經濟混亂。於是,中央收了銀行權力,算是初步釐清了地方政府與銀行的關係。

  不過,既然是經濟活動的組織者,地方政府就不能為無米之炊。幾經博弈,苦思冥想之下,地方政府終於探索出了一條比銀行還銀行的“發財”捷徑:土地。在新世紀開啟之後,土地成為地方政府手上的一張王牌,是他們在組織經濟活動方面一件法力無邊的秘密武器。有人將此概括為所謂土地財政,但顯然只說對了一半。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土地不僅是財政,而且是金融,甚至是貨幣發行權。土地,幾乎撬動了所有的社會資本。經過多年拉鋸,繞了一大圈之後,地方政府終於由土地突破,重新獲得了某種金融控制權。有了這一切,地方政府實際上就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名至實歸的發動機,而中國經濟之禍福皆由此而生。

  在土地市場上,地方政府完全壟斷了一級市場,這就讓他們得以進行壟斷性定價,並操縱土地價格的飈漲。說白了就是,在一定時期,地方政府想要多少價格就要多少價格,想讓土地怎麼漲就怎麼漲,直到土地價格被推升到消滅了絕大部分最終需求為止。

  地方財政對土地的高度依賴,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強大的製造房地產泡沫的動機,其中道理人盡皆知:地價越高,地方賣地收入越多;房地產消費者及投資者越恐慌,交易就越暢旺,政府的稅收就越多。不幸的是,他們不僅有動機而且有能力、有手段。在嘗到甜頭之後,地方政府對地產泡沫就完全上癮了。各地政府爭先恐後,紛紛效仿。在中國諸多大中城市,賣地收入普遍占到了地方財政收入的1/3強。在全國範圍內,2009年,中國賣地收入達到1.5萬億元,相當於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6%,而這一數據在一年之後的2010年更是猛然升高到2.7萬億元,增幅近一倍。如果算上房地產行業衍生出的相關稅收,房地產就已經遠遠不止是地方經濟的命脈,而儼然是中國經濟的命脈。足見地方政府對房地產依賴之深,寄望之切。毫無疑問,這也將是中國經濟的命門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