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緬上演“三國演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8 11:58:06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於11月30日至12月2日對緬甸展開歷史性訪問,這是50年來首次由美國國務卿踏足緬甸國土。因此,希拉里緬甸之行不僅對美、緬兩國關係具有指標意義,而且也對中、緬關係及未來中、美、緬三國關係發展,同樣產生重大影響。

  聯合早報今日刊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人鄭浩的分析文章稱,毫無疑問,通過希拉里這次短暫但充實的訪問,美、緬關係開始“融冰”,過去兩國意識形態敵對狀態也正逐漸朝向“對話與合作”方向發展。

  緬甸政改有進展 結束國際孤立

  應指出,希拉里之所以成行,離不開緬甸國內政治生態發生變化這個大背景。自去年11月緬甸成功舉行多黨派民主選舉後,軍政權開始淡出政治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主張溫和開放的“改革派”政權。登盛就任總統後,緬甸國內政治氣候發生顯著變化,尤其在履行“民主改革七點路線圖”方面,確實有所舉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在政治生活中開始引入和接受民主價值觀,加快了國內民主改革的步伐。緬甸政府更加注重、尊重民意,對其他政治勢力、特別是傳統的反政府政黨、組織,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包容態度。例如,新政府解除了對昂山素季(翁山淑枝)的長期軟禁令並與其對話,還三次釋放政治犯等。與此同時,新政府還同國內地方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展開對話,採取務實、積極的“爭取、聯合、妥協和合作”政策,努力實現國內民族和解。這些舉動都得到了包括中國、美國等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二是由於緬甸人權紀錄不佳,長期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制裁,緬甸經濟民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新政府成立後,大力倡導改善民生之時,更急需西方的經濟支持。為了迎合西方,緬甸政府也不得不採取民主改革,盡量化解國內各種敵對矛盾,以便爭取西方解除制裁。顯然,緬甸的做法既務實、又明智。

  三是緬甸國內反對派勢力,一直得到美國等西方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民選之後更不斷向民選政府施壓,敦促履行改革承諾,並展現出了願意與政府合作的彈性態度,也表達過願意幫助政府開拓國際空間、結束緬甸長期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